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原棉采购的故事


http://www.texnet.com.cn  2007-12-29 08:06:33  来源:中国税网 收藏
华兴纱管
  一个好的筹划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要按照规则发生变化以实现最佳目标,不能有丝毫含糊,否则将要“吃亏”

  撰文 王富军 

  含税抵扣增加利润

  某县棉麻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历史较长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属市控重点税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2年采购原料———原棉15866万元,销售产成品———皮棉19605万元(均为含税价)。多年来,公司领导一直认为,销售原棉方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核算正规,信誉度高,采购货物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最大可能地抵扣税款,所以,公司一直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原棉。

  2003年,在财税方面专家的筹划下,公司对以前采购方案进行比较:采购1万元的原棉,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收购可抵税1300元,比向拥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经营单位多抵扣增值税149.56元。

  这主要是牵涉含税抵扣问题。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收购使用收购发票,以含税价格抵扣,抵扣税额为1万元?3%=1300元。而以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1万元货物,需要换算成不含税价格,抵扣税额为1万元?1+13%)?3%=1150.44元,二者税额相差149.56元。

  对于整个棉麻公司,如果2003年的经营业绩与去年持平,采购15866万元的原棉,进项税金可增加237.29万元,即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收购使用收购发票,以含税价格抵扣,抵扣税额为15866万元?3%=2062.58万元。而以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需要换算成不含税价格,抵扣税额为15866万元?1+13%)?3%=1825.29万元,二者税额相差237.29万元。这等于增加了企业利润。

  此后,公司就采用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收购,经营业绩不错,税务部门对此也一直认可。

  错误理解涉嫌违规

  从2006年4月开始,河南省国税系统部分地市运行“农业产品收购发票增值税管理系统”,该棉麻公司位列其中。

  该管理系统主要是将收购发票开具的存根联纳入系统,对农产品生产者的身份、收购发票的开具金额等设置异常指标,经过筛选,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结束了手工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历史。

  根据河南省农业生产者销售原棉的实际状况,单个农业生产者个人的全年销售收入5万元者可以说不存在。5月份设置的单个农产品销售者指标为10万元时,对单个农业生产者超过10万元者,管理系统全部筛选出清单,因此,该公司某个销售对象以67万元榜上有名,同时该公司也出现其中。

  由于绝大多数单个农业生产者的销售额少于5万元,而该棉麻公司的单个销售方(个人)能够达到10万元,属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异常情况,这马上引起税务人员的注意。

  税务人员根据线索实施纳税评估,通过内查外调发现,该公司2006年度购进原棉抵扣进项税金中,有10多位销售对象(个人)销售金额超过30万元,农产品收购发票中纳税人身份证号码显示为外省(市)个人。企业说是从外地种棉大户购进,但对于从外省购进原棉开具当地收购发票却无法合理解释。

  通过深入调查,原来,该公司购进的皮棉硬件是从外省的一些棉花加工厂、打包厂或者棉麻企业购得。而皮棉硬件是由原棉(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含籽棉花)经过棉花加工厂简单加工脱去棉籽后打包成的硬件,1个皮棉硬件约150市斤,这样便于运输。公司记账凭证记录为收购原棉并进行加工。

  税务评估人员对该企业不实事求是的行为感到惊讶:是皮棉但不反映为皮棉,却反映是原棉。考虑到以往年度是否存在这种情况,需要追溯到以前年度,检查以前年度账簿。结果在2005年度,类似情况大量存在,共涉及增值税款、城建税、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600多万元。

  皮棉原棉不是一回事

  在多方证明和证实下,公司负责人承认,2005年当地及附近县市棉花生产者由于天气原因,收成较差,远远满足不了公司实际需求。受地方利益影响,外地的原棉流通渠道不畅,公司虽然多次努力,但成效甚微,不得不从外地的棉麻企业、棉花加工厂购进皮棉。

  可外省企业的发票开具又不及时,该公司想到开具收购发票比普通发票更简单易行,又可多抵扣数十万元的税款。何况购进的还有大量货物,表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货物交易行为,皮棉与原棉仅差简单加工这一道工序,而实际销售中又存在农业生产者个人销售皮棉的情况。

  公司认为,皮棉与原棉农业生产者都可以销售,再加上棉麻公司有加工设备,可以把原棉加工成皮棉,把皮棉开具成原棉不会引起怀疑,公司认为合理、可行。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该公司涉嫌具有偷税行为和虚开发票嫌疑,税务评估人员及时办理手续将案件转交稽查部门查处。随着案情的进一步深入调查取证,该公司的行为有可能需要转交司法机关处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贺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花  原棉  采购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