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地区--中国公司最爱的德国投资地
国际贸易
众所周知,汉堡是个传统的贸易大都市,汉堡商会旗下的12万5千多家会员中有很多是从事贸易或与贸易相关的企业,其中还有4000多家外国公司。作为北海地区最东部的港口城市,汉堡是开展与东欧贸易的理想口岸。近年来,“北欧制造”的崛起,欧盟的东扩以及俄罗斯经济复苏,波罗的海沿岸正在形成一个由10个国家,5000万人口组成的新兴经济圈,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波兰等国家与北欧诸国和北德地区在产业链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能够达成紧密合作的内部循环。作为这一地区的最大港口,汉堡连接了北海和波罗的海,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还是从历史渊源上来看,汉堡都是世界其他地区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门户。目前,汉堡港四分之一的贸易额来自于波罗的海国家,北欧地区也有500多家公司在汉堡落户。
汉堡作为一个门户城市,在中欧、中德贸易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地位。早在18世纪, 汉堡就有船只往来于中国和汉堡,如果说汉堡是中德贸易的摇篮一点也不为过。这么多年来,虽然有段时间有停滞,但还是迅速地发展。据汉堡商会提供的数据,2005年,德国从中国的进口总额为398.9亿欧元,向中国的出口总额为212.8亿欧元,其中汉堡对中国的进口总额为41.8亿欧元,比2004年增加了5.5%,对中国出口总额为15.5亿欧元, 比2004年大幅上升了67%。汉堡商会介绍说,汉堡有700多家企业和中国有各种生意往来,其中7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工厂或分支机构,比如最早来到中国的德国拜尔斯多夫的妮维亚化妆品、和国航成立合资公司的汉莎技术公司、北德精炼公司、生产烟草设备的柯尔柏机械设备公司、施坦威钢琴、鲍尔出版社的都市丽人杂志、从事化工品贸易的汉姆公司。
与此相应的,汉堡的中资企业也超过了400家,是所有欧洲城市中中资公司最多的,中国三大船公司都在德国设立了自己的欧洲中部,其中的中远拥有200多名员工,大部分都是当雇员。在汉堡的宝钢欧洲贸易有限公司在过去几年里连创销售新高,在2006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物流航运业
汉堡地处欧洲东西、南北两大贸易线的交汇点,毗邻欧洲主要市场,且有纵深的腹地,汉堡凭借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超群的海运、内河航运能力,以及与公路、铁路和航空的联运能力,已经发展成一个在世界贸易领域里一流的物流枢纽。
在过去几十年中, 在持续发展的城市这一指导方针下,汉堡从长远出发,计划优化和扩大所有交通基础设施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要求, 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对港口进行现代化改建。使之在今天更加具有领先地位,每年两位数的吞吐量增长率是对此投入的回报。通过扩建码头、挖深易北河航道,保证新一代和下一代的大型集装箱船能顺利地进入港口内部进行装卸。汉堡港的负责人表示,仅2005-2009年,汉堡就将有约7.46亿欧元投入港口的建设中。同时, 汉堡市扩建了机场,改善了港口和腹地区域的联系,提高了城市道路网络和 欧洲最大的公共短途交通运营商的效率。
汉堡港还对港口铁路系统进行9项改造, 并强化IT操作管理系统。同时与历史上的汉莎同盟成员吕贝克合作, 修建通往吕贝克集装箱堆场的公路桥, 并在汉堡和波罗的海沿岸之间开辟一条额外的线路,从而确保货物利用多路运输手段在最短时间到达客户手中。到今天,欧洲没有任何一个港口能拥有像汉堡这个物流中心这样高效便捷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汉堡港设有16.2平方公里的自由港区,经营转口贸易,特别是针对斯堪的纳维亚和中欧地区各国货物的转口。通过不懈的努力,汉堡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介于海外、中欧和东欧以及整个波罗的海之间的全球化枢纽。
2006年,汉堡港全年的货运吞吐量已突破1.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90万TEU,其中与中国的集装箱货运往来更是增至260万TEU,为荷兰鹿特丹港吞吐量的两倍,中国因此成为汉堡港最大的海运贸易伙伴。去年每周从中国个港口直达汉堡港的集装箱约有40班,汉堡的船舶代理和班轮航运公司直接为客户提供由汉堡港到中国100多个港口的海运业务,每天有多班集装箱班轮从汉堡港出发,驶向中国的100多个港口。与此同时,400余家中国企业在汉堡开设了分支机构,作为其驻欧洲或德国的总部。汉堡港已经成为全欧洲与中国及远东地区之间班轮航线最多的港口,是中国与欧洲贸易往来的主要货运口岸, 同时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欧贸易第一大港。今年,汉堡港与中国及远东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量仍然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虽然最后的吞吐量统计尚未出来。
IT、电信和新媒体行业
汉堡是个传统的媒体城市,德国6大出版集团中的5家总部设在汉堡。在当今媒体业数字化的环境下,汉堡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新的数字经济中心。在汉堡,从事IT、电信、媒体、电子商务的行业也是市政府大力扶持的对象。市政府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致力将汉堡打造成德国的新媒体之都,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当地有18000多家传媒和IT企业,在软硬件咨询领域约有3500家公司、数字管理服务及媒体领域企业约有1700家公司。仅在IT和电信行业,就有超过7万名员工,和供应商一同为汉堡的经济注入活力。为此汉堡有意成立了多家行业促进协作机构。
据汉堡经济促进公司负责人介绍, 其下属的The initiative Hamburg@work 是一个高效的商务协作网络平台,属于半官方性质,支持ICT行业(媒体、IT&电信)并为ICT和其他行业提供更好的衔接,为国内外从德国柏林到美国华盛顿到中国上海等各地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它是德国同类行业协作网中最大的一个,有超过300家会员公司和2500个人会员。包括Lufthansa System(汉莎航空系统集成公司, 向全世界提供航空领域的解决方案以及系统集成)、Oracle数据公司、微软、菲利普、德国Telecom,O2(德国另外一家电信供应商)等。该协作网积极促进国际商务,推动面向未来的项目合作,推动汉堡的商业成功。这是一个很好的由政府和企业互为伙伴共同作商业推动的模式。迄今为止,许多ICT公司的领头羊要么将其总部设在汉堡,要么在汉堡经营其主要业务。比如世界第二大电子商务公司OTTO 邮购公司总部也在汉堡。
汉堡的游戏行业也是领先德国,汉堡的AK Games (游戏工作协作网)是游戏行业最大的一个地区网络,主要业务是支持并联络汉堡及德国的公司,有480个个人和250家公司加入了这个公共协作网,成员包括:游戏开发商、运营商、音乐制作公司、广告行、律师、报刊、咨询公司以及IT和电影自作公司、手机运营商等
有意思的是,汉堡还有一个CXO协作网络(C-level),有超过850名总裁,1500多名相关人员是其会员。CXO网络提供了一个平台,CEO和高级执行官们可以借助这个网络,推动他们共同的商业利益,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竞争和共享知识来促进德国资深企业之间的联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汉堡认为中国在该行业将大有所为,因此有关行业促进协作机构特地委托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专业咨询公司Skillnet,促进汉堡和中国两地在该行业领域的交流。2005年,已经有一个代表团访问过中国, 今年,不仅他们和汉堡经济部、汉堡经济促进公司(www.hwf-hamburg.de)、汉堡驻上海联络处( www.hamburgshanghai.net)再次组织了德国该领域企业访华并洽谈业务,而且还组织了中国各地的IT和媒体企业高层人士访问了汉堡及其他德国城市,为双方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构建了桥梁。
民用航空业
世界上有三大民用航空生产基地,汉堡是其中一个,空客在法国图卢兹外的另一个生产基地就是汉堡,那里拥有1万多名员工,承担包括空客A318、A319和A321的机身组装,还有空客巨无霸A380的机身组装。在汉堡的汉莎航空技术公司也有1万名员工,为汉莎航空公司,以及世界上其他航空公司提供飞机的保养、维护和改装。
此外,在汉堡周边地区还有近300家中小规模的企业,都是航空业的零部件供应商,雇有员工总数超过10000人。汉堡经济促进公司旗下的航空促进协作网也非常希望在中国发展航空业的背景下,加强与中国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医疗和生命科技
在医疗和生命科技领域,汉堡地区有好几个重量级的研究所,比如Berhardt-Nocht热带病研究所就是一个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研究机构,他们在2003年中国“非典”爆发之际,最早向其合作单位――上海传染病研究所赠送“非典”试剂。
汉堡同时还和临近的联邦州一起致力把这个地区打造成德国的“健康之都”,大力扶持那些在生物制剂、抗肿瘤制剂、生命科技等领域进行研究和生产的企业。通过相关的促进协作机构给予那些年轻的企业银行所不能提供的经济资助,同时鼓励他们和世界各地联系和合作。
环保、节能和新能源
在世界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格局下,德国一直在致力发展能源节约技术,开发新能源。在汉堡附近拥有德国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以及德国最大的太阳能技术公司。 同时, 汉堡当地也拥有不少环保技术公司。
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桥头堡
从人口数目来说,汉堡是德国人均公司成立数最多的城市。对于外国企业来说,汉堡同样也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企业入驻地。鉴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物流服务商都在汉堡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全球业务经营者们在汉堡比邻而坐,统管全球各大洲之间的商务贸易活动。很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也将其德国总部设立在汉堡或将汉堡视作其面向欧洲的中心销售市场:如荷兰菲利普在汉堡建立了医疗器械生产基地,日本的夏普和奥林巴斯也在汉堡设立了工厂,后者的员工人数达到了1400人,德国西门子的销售公司也落户汉堡等。
前面提到过,中欧贸易和中德贸易可以追溯到1731年,那年的9月12日,来自中国的第一艘货船满载茶叶、调料、瓷器和丝绸停靠在汉堡码头。1829年,汉堡在中国的广东设立了领事馆,到了1843年, 汉堡商人第一次在上海开设了商行。1859年,汉堡及其他汉莎同盟城市和中国在天津签订了第一个正式贸易协定。之后,在汉堡留有足迹的中国人越来越多。1920年,来自浙江的陈吉林(音译)在汉堡成立了第一家中国海员俱乐部。
历史发展到今天,来汉堡投资经商的中国企业数目之多已经是任何一个其他欧洲大陆城市所望尘莫及的。汉堡是开展海外贸易最重要的口岸,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中国已成为汉堡港的最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以超过汉堡港年均增速的速度增长。超过400家中国企业在汉堡设立分支机构,是所有欧洲城市中中国公司最多的城市,标志了汉堡是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最主要的大本营之一。
早在80年代就有9家中国企业落户汉堡,要知道当时中国还正处在积极向外招商引资的热潮中。汉堡已经是独具慧眼,看好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 开始从80年代中期起在中国进行宣传汉堡作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桥头堡的路演。为了吸引中国企业来中国,汉堡从上到下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据汉堡经济促进公司介绍,除了可以向去汉堡成立公司的中资企业提供最初6个月,每月不超过800欧元的房租补贴外,最主要的是在汉堡有一个非常好的专门为中资企业服务的网络,在汉堡经济促进公司就有会讲中文的员工和中国雇员,为中国公司在汉堡投资提供详尽的咨询,帮助寻找办公用房,此外,那些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如律师行、税务顾问、咨询公司都有会讲中文的人员。此外,汉堡市政府、汉堡商会和汉堡经济促进公司还会不定期地为在那里的中资公司做免费的咨询论坛,帮助这些企业在汉堡顺利成长。汉堡市长访华时就表示,希望汉堡成为中国人在欧洲的城堡。
这几年里,来汉堡的公司的中资企业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些企业掌门人的后顾之忧,汉堡政府又积极牵线,为中国教育部派教师来汉堡双语重点中学教授提供支持。
在汉堡的中资公司也积极雇用德国人,比如汉堡的COSCO欧洲公司雇有160多个德国人,据该公司杨总的经验:“雇德国员工好处很多,他们了解德国的文化,更乐于并易于接近客户” 。同在那里发展的另一家大型中国船运公司――中海欧洲公司的发展也是非常可喜,据俞总介绍,中海欧洲公司因为业务的不断发展每年都要新增7-10%的员工。
据汉堡经济促进公司的统计数据,在汉堡的中资企业平均年销售额达到300万欧元,创下这个记录的企业中64%的企业员工不足3人,当然,这和这些企业背后有着强大的母公司支撑不无关系。据汉堡经济促进公司的统计数据,这些在汉堡的企业有多达56%的企业是从事国际贸易的,接下来的有从事物流行业、电子、化工等行业的。7月份, 来自福建的民营企业家陈泽峰在汉堡成立了中德垃圾技术股份公司, 并在法兰克福交易所成功上市。
来自中国的一家民营船用配件有限公司在2002年来到汉堡成立了欧洲总部后, 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也开始扩大, 不仅增加了人员, 还扩大了办公和仓储面积。
建议
之前有很多从事纺织品、工艺品、鞋子的企业去德国发展,但因为遭遇欧盟配额限制和对中国部分产品的反倾销,以致无法很好按预期计划开拓市场。中国企业去国外发展,一定要对当地市场有所了解,而且有愿意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的意愿。语言在中国公司的海外开拓之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欧洲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是一个法律制服相对齐全的地区,一味靠在中国做生意的方式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此外,中国公司也应该不怕雇用德国人,其实你哪怕是雇用中国人,但还是要按照德国的相关行业收入支付工资,否则会遇到麻烦,所以从这点来说雇用德国人不比雇用中国人 的成本高出很多,但相应的却可以得到很多益处。
中国公司赴海外选址也是非常慎重的决定,不能仅仅因为某个地方有你的熟人就轻易地做决定,一定要按公司的未来市场所在地选: 接近客户、接近大公司销售总部、运营成本合理、商业氛围佳、物流配送条件是硬性因素,软性因素则需要考察当地对中国和对中国公司的欢迎程度,当地的办事机构效率如何,当地的生活是否合适中国人,当地有否中国社团,有否华人学校能。总之,一定要把公司建在最合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