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难觅棉花被
又临寒冬,不少家庭开始筹备添置御冬被褥,在商场里铺天盖地的多孔被、羊毛被、羽绒被、桑蚕丝被面前,挑剔的消费者想起了老底子用的棉花被,但如今棉花被踪影难觅,令不少网民感到怅惘。
一名网友在贴子中说:我到八佰伴卖床上用品的地方,问:现在有没有卖棉花胎的地方?两个女营业员用一种怪怪的眼光看着我,淡淡地说:“现在没有人用这种东西了。”我跟她们说:现在的被子不管是腈纶棉还是几孔被都是化纤的,天天盖在人身上难说放心,还是觉得以前的棉花胎是最环保的。
棉花工坊难觅
“厚厚的,温暖的,盖着塌实”、“采棉的时候来买点棉花,然后自己找人弹,想多厚就多厚”、“儿时喜看弹棉花,很有趣、很好看、很动听。可惜现在难觅踪迹了”……帖子一发出,网民们表示了关注,一些在冬天有隔几年将旧棉花被重弹习惯的老人现在也发出了难找加工地点的困惑,不过也有读者坦言,现在冬天的天气不太冷了,单位发的小辈买的多孔被盖着也够了,好几年不做棉花翻新了,棉花加工点关门也是必然的趋势。
棉花被质量难保证
在某大商场,记者采访了一名祖辈级的读者,老人觉得,棉花被的优点是取材天然,也很温暖,但缺点是棉絮太多,太阳下一晒,地板上总是毛毛的一层,给家务增加了负担,而且受潮后不及时晾晒,会发硬发霉。新式的多孔被也有不少优点,质轻又暖,外观时尚,但盖多了易“闷气”。一些网友更指出,还在经营棉花被的有些小店,用的都是质次的劣等棉花,和以前的新棉花被不可同日而语。毕竟江南不是棉花产区,一方面大家期望能在无锡重见过去随处可见的棉花胎,同时对还在固守弹棉花传统经营的小店所用棉花的品质顾虑重重,“黑心棉曝光的事多了,不敢用了”。
见证一门老手艺的没落
正如大多数人看到的,弹棉花这门老手艺和以前夏天住在家里编篾席的外地师傅、制作铜手炉的匠人一样正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正在消失的行业,机器生产的东西开始风靡一时,彻底压缩了一些老土手艺的生存空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机械化生产模式制作出的蚕丝被、羽绒被和纤维被大量出现,逐渐取代了棉花被,“弹棉匠”们纷纷转行,另谋生计。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有需求就有市场,当人们熟悉并使用机械化生产带来的标准商品后,对一些手工制品同样会产生留恋情绪,加上革新后的技术和审美要求,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