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协羽绒服实验结果遭到中国服装协会质疑
中国服装协会日前对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所做的42个品牌羽绒服装比较试验结果提出异议,并就其近日宣布的包括一些名牌羽绒服在内的多种羽绒服装因“含绒量”低而被指为不保暖一事发表看法,凡含绒量在50%以上的羽绒服就可被称作羽绒服,而且可视作含绒量合格。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中国服装协会羽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蒋衡杰认为,对于这个比较试验结果的解读要全面,否则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形成“羽绒服企业生产的羽绒服不保暖”的错误导向。
据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王茁介绍,上述对比实验也只能说明这42个品牌中的这类批次存在的个别问题。目前中国服装协会在册登记的羽绒服品牌达200余个,这还不足1/5,更谈不上羽绒服不保暖的问题。王茁指出,羽绒服装是一季生产一季销售,大型羽绒服企业有近2万名职工,为此如何正确、冷静对待所出现的问题,关系到行业未来的发展。
国家服装检测中心副主任乐季准指出,目前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含绒量在50%以上就可以称做羽绒服。羽绒服不是含绒量越多越好,含绒量在70%以上比较受欢迎,但50%以上已经达到保暖要求。
乐季准指出,本次送检产品检测结果,只说明送检产品质量,并不能代表整个批次,也不能代表整个品牌质量,更不能代表整个羽绒行业产品质量。
针对今冬羽绒服市场上很多品牌打出“纳米抗菌”、“免洗”、“防水”等概念的现象,乐季准表示,暂时还没有关于纳米服装的国家标准,而一些地方性的行业标准中,对于纳米服装的检验和检测标准也不是很详细,消费者仅凭肉眼根本无法鉴别服装的材料是不是有纳米成分。
据了解,目前我国羽绒服及制品企业共3500多家,羽绒服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品牌竞争异常激烈。生产企业只有依靠质量过硬、技术领先才能赢得市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