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涌入 服装品牌进入整合时代
目前,中国服饰品牌只有40万个左右,而弹丸之地日本却有150万个。原日本伊都锦服饰公司品牌经理、上海哲瀛时装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剑预测,我国零售业将完全向外资开放后,明后两年,中国服饰品牌数量将进入大爆炸时期。第三年和第四年将是中国服饰品牌的洗牌年。
除了奢侈品牌,目前国内销售的进口外资品牌其实大部分都在内地生产。一方面,他们利用了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得不为之付出重复征税的代价。如在国内加工期间,需要被征收17%的税,然后出口到香港,再作为进口产品进入内地,再被征收17%左右的税。
到今年年底,佣金代理、批发、零售、特许经营等领域都允许外商独资,同时,根据入世承诺,中国的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张剑指出,未来2到3年,因为成本进一步降低,外资服饰品牌,包括大部分奢侈品牌,将大举涌入中国。同时,中国自创品牌数量还将保持上升趋势。
“中国将迎来服饰品牌激增的时代,大家都想抢喝这头啖汤。”凭着在服饰行业闯荡10多年的经历,张剑也刚刚拿下了日本HISMISS的中国品牌总授权。
而另一位来自温州的黄先生向记者透露,他也刚刚注册了一个新服饰品牌。“近段时间,进入市场的新品牌激增。现在确实也是进入市场的最好时机。”黄先生表示他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
大量的服饰品牌汹涌入市的结果是什么?据张剑分析,中国的服饰生产、服饰加工将分裂成两股力量:一种是大规模的生产,如在宁波、温州、常州、常熟等地形成服装加工生产区域。
特别是浙江地区,杭州萧山地区成为化纤产地,绍兴成为布料产地,温州、宁波成为主要的服饰生产、加工基地。区域化分工协作将为服装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商务成本不断提升,这里将成为世界高档品牌的交火战场。目前国内的品牌新创者都表示,不敢贸然进入上海市场,只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迂回进入上海。
来自上海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3年,在上海市场500多个畅销品牌中,国产品牌占51.6%,继续保持市场主导优势。其中,服装服饰畅销品牌中国产品牌占50.7%(上海品牌占34.3%),外资品牌占49.3%。这是2001年以来,国产品牌第三年超越外资品牌成为主体。
上海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齐晓斋无不担忧地指出,在消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产品牌取得的总体成绩固然可喜,但国产品牌竞争能力、经营能力、文化内涵与外资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高的今天,国产品牌的发展之路仍面临着重重坎坷。
专家预言,服饰品牌的大规模涌现到整合还有两年左右的过渡期。而外资入市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找到拥有渠道优势的本土的合作方。将来到底谁主沉浮,还要看这两年之间,谁能快速占领市场,谁能迅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