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都不够,咋能没问题?
本报讯随着气温的一路下跌,一些订做、加工羽绒服的小店又开始顾客盈门。短款羽绒服110元,长款160元……这些小店的羽绒服价格大多只有名牌成品羽绒服的几分之一。价格低廉的秘诀到底是什么,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元月2日,记者来到红梅菜场附近一家羽绒服订做店。这家店连店名都没有,招牌上仅仅写着“温暖、流行、时尚、新潮、专业订做羊绒服羽绒服”。店铺约有10多个平方米,摆放着4台缝纫机,店堂内悬挂着颜色各异的羽绒服样品,与商场不同的是,它们都没有质量凭证,因此,充绒多少克、含绒量多少,顾客都一无所知。
一位店员热情地介绍:羽绒服短款110元,长款160元,用好一点的绒价格要高一些。记者要求看一看羽绒,工人将一个大布袋解开,掏出了一把羽绒。这些羽绒都已被粉碎,记者抓起一把,松开手后,手心里就沾上了一层羽绒碎渣。当记者问及这些羽绒是否经过高温消毒、能不能提供检测报告时,店员一愣:“我们是从老家湖南进的货,质量肯定好。”
之后,记者又走访了我市多家羽绒服加工店,它们大多分布在小区菜场附近,店主沿街租用一间小屋、挂上几件样品、陈列一批布料,便开业迎宾。因为价格低廉,衣服又合身,生意还挺火。
业内人士称,生产一件短款羽绒服,最起码要填充150克的鸭绒,成本为60多元,加上内胆、内外套料、拉链等起码的辅料,最低成本也要150元以上。那种售价只有100多元的羽绒服,质量肯定无法保证。有些小作坊会用“飞丝”冒充羽绒,正常的羽绒是朵状的,“飞丝”则是粉碎后的禽类羽毛。此外,合格的羽绒服要保证羽绒不往外钻,又要透气,但许多小作坊采用塑料薄膜压成的防绒层,绒是隔住了,但不透气,人稍微一出汗,穿过的衣服里面便全是水珠。羽绒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易滋生细菌。填充物消毒不过关更构成健康隐患。正规羽绒服生产厂家都会对羽绒高温蒸煮30分钟消毒,而这些小加工店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长期穿着这种衣服,容易诱发一些疾病。
市工商局消保处负责人介绍,这些街头小店很多经营都不规范,有的没有营业执照,有的连名字都没有,从业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很大,等消费者发现问题时往往已人去楼空,维权无门。
我国对羽绒制品的生产和销售早已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毛绒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任何从事毛绒纤维经营者,在从事毛绒纤维加工活动时,应当具备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检验设备和环境、检验人员、加工机械和加工场所、质量保证制度等条件;其加工生产和销售的毛绒产品应当附有毛绒纤维质量公证检验证书和标志;未经毛绒纤维质量公证检验的毛绒纤维,应附有质量凭证,质量凭证与实物质量相符。
三四台缝纫机、几个工人、一批布料、几大袋羽绒……具备了这几个要素后,羽绒服小作坊便诞生了。有了价格低廉这张王牌,顾客对填充物是否消毒、产品能否提供质量凭证倒也不太在乎。于是,这些小作坊红火了一个又一个冬天。可国家的法律法规早已出台,难道,这些法规是一纸空文,这又该由哪个部门来进行监管?肖宝 庄奕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