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美轮美奂的蜀绣女红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1-07 07:28:35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收藏

  作为一名蜀绣工艺大师,杨德全说,手艺好而全面的蜀绣绣工,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人物都能绣。她从办公室拿出一个约三尺长、一尺五宽的绷子,上面已经绣成的图案一面是金丝猴,一面是牡丹花,这是双面异形绣,她说已绣了几个月。

  如今蜀绣题材常见的是芙蓉鲤鱼和大熊猫。杨德全绣“金丝猴”、“牡丹花”,既是喜好,也是考量技术。不过她说也喜欢山水,喜欢那种意象性强的题材,如绣张大千的山水,绣梵高的瓶花,绣俄罗斯的油画作品,绣景象朦胧、意味深远的作品。

  蜀绣:工序与138种针法

  在杨德全的绣庄,她向我介绍了完整的蜀绣工序:下料、上料、勾描、上绷子、分线、刺绣、装裱。所谓下料,是根据所接的订单或所绣内容、绣品尺寸等,选择质地、大小合适的绣料。蜀绣一般以尼龙纱、真丝缎面、交织的真丝、人造丝(即仿真丝)作面料。选择勾描粉本,先要审稿,看其适不适合刺绣,或选用什么面料。杨德全说蜀绣设计师不但要画出块面构成形状,还要画出景物或物体的色彩明暗、层次出来,画稿一定要便于刺绣。

  在绣庄时,我看到了上料的过程。上料,就是根据所绣题材形式,分配合适的面料,并上绷架准备勾描。有一个人绣的小幅面绣品,有几人绣的大幅面绣品。我到设计室时,看到选好的画作摹本已铺在案子上,绣料已绷伸展重叠在摹本上面,摹本线条画显现在薄而透的尼龙纱上,设计人员随即用白色中性笔在尼龙纱上开始勾描图稿。

  勾描完的绣料要重上刺绣的绷架,即把绣料张紧绷在木架上,使其平整不皱缩,以便刺绣。

  杨德全刺绣给我看的是《荷花鲤鱼》。她把一束丝线捋了一下,这些丝线是深浅不同的绿,最后很顺溜地放在绣面上。她说会根据图案,准备好各种颜色的蚕丝线,并在刺绣前分剖成粗细几丝以派用,叫做分线,行话也叫剖线。分成多少丝缕是按刺绣的需要。常规绣四五丝,动物打底六丝,高档的绣品或复杂部位的飞针甚至仅一丝。

  我看不到绣面上勾描的线条,杨德全说刺绣不是简单地跟着勾线绣就行,必须按照勾线的粗细均匀流畅地绣,恰到好处,不能增一分减一分,如多绣出那么一点来遮盖线条,就会造成景物的变形或者比例的失调,线条也不流畅。

  分线后,杨德全开始绣荷叶。蜀绣针法有138种,这是一个高技术长期积累丰富的针法体系,但常用的不过数种。这是根据蜀绣代表性题材来说的。杨德全举例说,绣熊猫、芙蓉鲤鱼或绣一般人物,通常就用施毛针、平晕针、滚针、铺针、衣锦纹针等;绣大片的叶子、树干、房瓦或房柱、人脸皮肤等用晕针。

  比如,鲤鱼鱼鳞片用晕针;人物衣饰或装饰性图案用衣锦纹针;绣动物的眼睛用滚针;乱针交叉针用来绣背景。各种针法的运用不是单一的,根据所绣题材而有变化和创新,即便最常用的针法,也有运用得好与不好的差别。

  我一个外行,不能看到她运针的细节,但看到她有些细致的动作,如线穿到针上后,要两手拉伸平举到眼前细看。她说,一看线是否平直,二看线上有无毛刺,有就要捋去。在绣的过程中,她不时停下来,端详刺绣图案,或用手轻轻抚摸,按按绣面。她说绣品可能会有小渣渣、颗粒,要轻轻抹去;另外,边绣边要注意绣上去的线搁平顺没有,用手按就是去感觉绣线是否松泡。这都是绣久后自然而然的动作。

  绝活:双面异色异形绣

  我细看她绣的荷叶,颜色从中心到边缘由深渐浅,而花瓣恰好是花心浅白,边缘或背面渐黄渐褐,线片看起来平服光亮,并无杂乱的线头或凸起的针脚。杨德全说是靠小针短短地一点点压,最后再用大针盖住。她频繁地剪线换线,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出深浅。

  刺绣颜色的层次,如金丝猴或熊猫的毛色、人物的肤色,她说行话叫“飞”,要用针一层层地“飞”,先飞浅色,逐渐加深,“飞”出毛色、肤色细微的变化。颜色是一层层绣上去的,先绣浅色打底,后逐步绣出色彩层次及明暗对比,具体而细微的颜色差异,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杨德全说:“一个颜色通常八个色阶(即一个色的八个渐变梯次),而我们绣品的丝线却要求印染出十二个色阶,这样在色彩明度,即明暗变化上更加细腻逼真。

  在刺绣的过程中,杨德全给我展示了蜀绣中极有特色的一种针法:车拧法。我细看绣面上的针脚,一片叶子或一个花瓣,针线是一顺地展开,并非横竖交叉,这就是蜀绣平齐光亮的原因;不同颜色的针线,密密随颜色由浅入深地层层递进,薄处透亮,厚处立体,强烈地呈现出物体的生动变化。各片叶子、花瓣的方向是从中心往外呈弧形、圆形的图案,于是用针就必须跟着花瓣、叶子的方向,旋转着绣出环转的效果。当绣的是一个圆形图案时,一针包边,跟着图案方向边车边拧地往中心绣,这就是蜀绣针法“车拧”的特点。看起来圆形从边缘到中心十分自然地收缩而针脚并不乱,极具表现力。

  在蜀绣品种中,最难的是双面异色异形绣,两面颜色不同,图案也不同。杨德全说,一般是绣完一面再绣另一面,但也可以先把两面主要的块面完成了,再分别绣两面的其余部分。先绣的一面是比较复杂、难度大的,然后再绣另一面比较简单的。第一面叫绣,第二面按行话叫撇。“撇就是在第一面绣的反面针线层上,很精细地做出异形图案。因为不能在第一面绣图上露出针脚,所以叫撇。”她边说边做撇针的动作。

  她绣复杂的一面时,先用稍粗的浅色线滚线条(走一道勾线),短针,非常密,不拆,主要方便另一面撇针,就是可以照勾线刺绣,用针轻轻地挑出与另一面完全不同的图案,既不重叠,也不相互影响。譬如一面是熊猫,另一面可能没有景物遮住熊猫的腿,于是就要合理地加些东西,如用叶子来把另一面熊猫的腿盖了。最后,两面图案虽不同,但边缘是重合的,不会在这一面露出另一面的针脚或线头。

  绣完后,有个重要的步骤是“收拾”,即对绣品进行细致地处理、提炼、修补,看图形、色彩、针法等方面是否有不合适、有差错或不精到之处,这个过程有时要十多天,边绣边看,尤其是高精尖的绣品,这个功夫花得特别大。有时,绣工看都没什么了,旁人看就可能挑出毛病。某些地方或者就缺那一两针,一添上,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艺三十年

  1975年成都工艺美术厂第一次招工,杨德全进了蜀绣厂。当学工三年,她开始就绣被面,给师傅当助手绣了两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蜀绣题材主要是水草鱼,她就在绣水草或绣字的过程中,看师傅的绣品,琢磨师傅针法的运用。那时是一门心思在刺绣上,从早上六点要绣到晚上十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蜀绣主要是线条绣,均为墨色,如赵蕴玉的《品箫图》《簪花图》等都是线条绣,那时也绣堂屏、斗方、福字,虽是墨色,但也有浅深浓淡,有像传统书法那样的沙笔,墨线中有点点空白,一样地有黑白灰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型蜀绣《芙蓉鲤鱼》绣出后,蜀绣题材开始丰富,杨德全在毛承武、王玉亭老师傅的带领下学习针法。她说,“老师傅不断推翻原来的绣法,探索更妙的用针设色。如怎么绣能让鱼甲活起来,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

  1978年在北京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厂里派杨德全去。那是她第一次去北京,令她大开眼界,看了苏绣、湘绣,看到了刺绣题材的多样性。

  1980年,要换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装饰挂件,画家郭汝愚提出的内容是大渡河、金丝猴,后定的是芙蓉鲤鱼,由杨德全和师傅绣的小样。绣小样时她已怀孕,1979年开始绣大样时,她没参加,因为娃娃已出生。《芙蓉鲤鱼》是大型作品,绣幅大,光一面的绣工就要八个。人多,在绷子上用针,大幅面料难免抖动,黄菊芬师傅因此绣得慢,于是向厂里力荐杨德全去绣,说她绣得快,手艺好。这是杨德全参与完成的最大幅的蜀绣工艺品。

  绣过《芙蓉鲤鱼》双面绣后,杨德全绣出的第一幅双面异色绣是《蝶趣》,其后才绣出《古瓶樱花》(一面是青铜花纹,一面是朱砂红)。杨德全说,“当时我的刺绣技艺提高很快,心思只在多做作品上,1998年还帮同事绣了《火把节》。八九十年代也正是蜀绣最辉煌的时期。”

  心静出精品

  杨德全想绣,也能绣,似乎不止有高超的绣技。果然她说了一个词:“技艺提炼”,即除了技法,还需要长期的素养、积累、修炼,否则就只有绣单一的题材,或只善绣某类绣品,如绣花卉、虫鱼可以,但绣人物不行。“绣工太年轻了绣不出高水平。手巧,感觉灵敏,但缺乏‘技艺提炼’就不行,”她说,“绣的东西多,变化大,技法就会丰富起来。”

  三十岁以前,她绣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猫狗图》,瓶子里插的玫瑰花,瓶子上一面是狗,一面是猫。当时,家庭没有可操心的事,让她静得下心。她说一个人在狂喜中和悲伤中,都绣不出好的东西。“因为我在绣时,脑子专注,只想绣,心是静的,只有这个状态,精细的刺绣才出得来。”

  她举了一个例子,譬如图案绣出后“收拾”的过程,把绣品仔细地处理一遍,看看哪里有不合适的,颜色、造型、层次、疏密,凡该弥补的都要做,要花很长时间,没耐心,不安静,根本不行,这决定了绣品成色的高低。

  做了一辈子刺绣,杨德全至今仍有着创作的激情,渴望突破。“大路货反反复复就那几个模式、程序,技术难度也不大,如果是自己的创作,每一次都会有新东西,会有未知的难度。因此,一幅新绣品会重新考量自己的技术,边绣边琢磨,针法上常有所探索。”杨德全说。她进蜀绣厂三十多年,已绣了上百幅作品,回头来看,她总想那是怎么绣出来的,内心有种自得。“做过的东西再做没有新鲜感,没有创作的激情,而想做的是那些具有禅意、有境界、针法更丰富的绣品。甚至考虑把一些石窟造像绣出来”。她的办公室里陈列有三星堆青铜金面像刺绣、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图刺绣,还有油画人物肖像等,题材早已突破蜀绣传统内容。

  艺术是相通的。杨德全爱读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爱看伟人传记,这些都成为她创作的营养,她也从艺术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她喜欢在绣品表现的大自然景物中加点蓝紫调子,她说是受张大千画作的影响,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中就有蓝调子,跟他画的山水一样,有意境,笔触稀疏得当,用色不繁复。她绣的金丝猴牡丹花双面异色异形绣,临装裱时还在牡丹花的花蕊中和熊猫踩的树杆上加了蓝色的笔触。她拿给我看,那蓝色的笔触很细很短,别有一层意味。

  对于蜀绣,杨德全有自己的理解,她说:“现在社会喧闹,人们的心态浮躁,其实蜀绣传统题材绣出来挂在家里,能产生令人清静、安逸的视觉效果,如荷花、鸳鸯,就让人内心平静。”

  作者手记

  采访蜀绣工艺大师杨德全不是很顺利,盛夏时,约了无数次,都因她临时有事而取消了,即使后来终于坐在了她的绣庄陈列室里,谈话还不时被打断,因为她不只是一个绣工,还是一个绣庄的“庄主”。对她来说,绣庄的生存同蜀绣工艺的传承是同等重要的。

  早在1992年拍摄南丝绸之路画册时,我去采访过安扎在和平街老四合院里的“皇汉绣庄”,当时的绣工穿的是古代的闺阁女儿的服饰,在一间间老房子里,俯身刺绣绷架上,清雅舒气,旁观者仿佛置身古画图之中。当时有一潮潮的外宾来参观。1997年我写成都四大工艺,又去采访了坐落在草堂东路的成都蜀绣厂,当时看到绣房当中有一个巨大的绷架,上面约有五六平方米大的大熊猫刺绣图,周围绣工们各自埋首专注于小型的刺绣作品。厂里有丰富的绣品陈列,并不时有来访者选购。那时蜀绣行里人都说,整个九十年代是蜀绣的高峰期。

  然而到采访杨德全时,景况大变。2004年蜀绣厂改制,完全进入市场,2005年蜀绣厂花园式的厂房拆了,原先的结构打破,很多工人买断工龄。杨德全只带了十多个人进入改制后的公司,心想可以安心搞蜀绣,并在2006年12月建立蜀绣博物馆,其中陈列了从解放以后直到现在蜀绣老绣工运用各种针法技艺创作的绣品及经典之作。后来她离开公司,在去年另起炉灶,自己运营了一个绣庄。她说现在搞绣庄非常艰难,一是资金缺,二是人才缺,但她硬是要做,只有一个理由,不想让蜀绣走向衰微。

  去年她办了蜀绣培训班,但学出来的极少,“一是没有耐心坚持下去;二是有的人灵巧度不够,就算技术全教给学员,若没有几年的功夫要熟练并能创作作品仍很难,何况现在的人好功利,哪挣钱高就往哪去,人才留不住。我自己绣自己卖,没问题,但一个人同一个绣庄不一样。”杨德全说:“我现在是既要绣又要管理、销售,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经营,绣庄活不下去。”

  我采访她时正是她艰难创业的阶段,很少消停,所以采访周折颇多。后来,杨德全打电话跟我说,经营上没有大的起色,但建在浣花溪南路的“锦绣工场”已经有眉目了,春节前她的绣庄可能会搬进去。她说:“这样我们蜀绣就有集中展示的地方,蜀绣的品牌效应也会有大的提升。”

  作为一个蜀绣工艺大师,一个把毕生心血倾注在蜀绣上的老绣工,她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蜀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结局虽未可知,却是尽到她的全力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刺绣  蜀绣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