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赴粤调研 珠三角上万企业面临关闭潮
“最近两个月,包括商务部在内的多个国家部委近6次赴粤调研,以确定下一步的政策思路。”广东省外经贸厅一位知情人士介绍。
在2007年12月底,新一批589种商品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公布之后,商务部的几个部门再次南下调研。
“现在已经陆续出现企业隐性倒闭,而过农历年以后预计会出现企业大批显性的倒闭或者外迁。”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对未来并不乐观。
多部委赴粤调研
“太快、太突然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出口退税以及加工贸易限制目录等政策的调整使企业措手不及,也激起了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巨大反应。
“从2007年7月份的出口退税下调、8月份44号文(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以及最近的新《劳动法》,这些政策在短时间内一起来,给企业的缓冲期又太短,企业已经无法应对了。”黄明智会长表示。
实际上,包括商务部在内的多个国家部委对于企业反馈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的调研也没有停止过。专业人士分析,一方面政府要缓解贸易顺差的压力,减少贸易摩擦;另一方面政府又要避免政策出得太急,企业没有消化空间而伤害整个产业。
“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已经成为定局。”深圳观澜宝德玩具厂的薛小伟厂长表示,“三来一补”企业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了,现在企业探讨转制为与外商合资或者独资的形式。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登记哪些企业需要转制,企业也向政府提交了预案,希望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
广东省外经贸厅加工贸易处处长汪涛介绍,“目前政府多次调研后已经形成一个认识,政策调整要考虑到大多数企业的情况,要循序渐进,给企业一个适应过程。”
但是汪涛强调,政策调整的产业导向是正确的。广东加工贸易的形式正从最初委托经营的来料加工,转变为目前企业自主经营的进料加工为主。以后企业还要适应政策调整,将广州、深圳等原先的总部变成研发运营中心,把生产基地往外地转移。
珠三角企业面临关闭、撤离潮
在政府调研的同时,珠三角过万家企业面临撤并,加工贸易投资主体的港资、台资企业已经隐现关闭、外迁潮。
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就预言,未来两年将有数万港资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东莞一家生产木制品玩具的港资企业老总介绍,“现在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倒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的同行准备过完春节就关厂了,有的打算再观望半年、一年。”
黄明智介绍,现在已经陆续出现企业隐性倒闭,而过农历年以后预计会出现企业显性的倒闭潮。
据了解,近日东莞桥头镇有一家台资家具工厂倒闭,老板跑掉了,欠下了800多万元工资。2007年10月份,东莞具有代表性的制鞋企业——台资的常登鞋业有限公司突然停业,用4000多万元经济补偿单方面解除了与员工合同。而据亚洲鞋业协会信息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大约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关门或者外迁。
而近半年来,深圳玩具企业数量也出现了锐减。一位深圳玩具厂老板告诉记者,从2007年8月份“美泰玩具”事件后,国家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了玩具出口许可注册登记,重新发放玩具出口证书,如果企业在2008年1月1日之前拿不到证书,出口就有问题。“8月份,政府相关部门核查发现,深圳之前有出口证书的1200家玩具企业中,只有500多家在运作,其中200多家是合格的。而经过几个月的整改后,在12月底拿到证书的深圳玩具企业只有300~400家。
与此同时,有能力的大企业开始考虑外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现在外迁企业都是在悄悄地进行,在外地还不用原来的公司名,怕引起供应商的不安催讨货款。在此过程中,原本依附于大工厂生存的众多小工厂就只能倒闭了。
深圳观澜宝德玩具厂的薛小伟表示:“现在感觉加工贸易这个行业在衰退。”
背景资料
2007年政府出台的控制出口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手颁布“44号文”(《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纺织、家具等1853种加工贸易出口受限。
2007年12月底,新一批589种商品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