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棉花处于牛市初期----2007年棉花行情综述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1-07 08:59:25  来源:期货日报 收藏
华兴纱管

  回顾2007年的棉花行情,可以概括为“先抑后扬,振荡走高”。2007年是国际棉花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美棉自出口补贴取消后棉花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印度棉异军突起在国际棉花市场上挤占了美棉的份额。中国的纺织行业2007年仍然维持增长,但由于人民币升值、纺织出口退税调降、纺织品输欧输美配额和棉花进口成本偏高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开始下降,纺织行业的高速增长势头已经开始下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凭借低成本的优势在国际纺织市场抢占中国的份额,中国和印度由于种植技术和转基因棉种推广的原因,产量大幅增加,世界棉花的生产和消费重心进一步向亚洲偏移。

  第一部分 基本面分析

  一、全球棉花供需格局分析

  1.全球棉花收获面积与单产分析

  根据对1965—2007年全球棉花收获面积和单产的数据分析,40年来世界棉花的收获面积始终维持在30-36(百万公顷)波动,而单产则在40年间增长了一倍。在面积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全球主要的产棉国都依靠种植技术以及棉花品种的改良来提高单产。特别是近几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印度就是靠着转基因棉种植比例的大幅增加,使得总产达到了520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产棉国。

  2.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分析

  长期来看全球棉花的产量和消费量呈同步增长的态势,其中产量的增长是振荡向上,而消费量则是平缓增长。2004-2005年棉花产量超过消费量,从2006年开始,消费量开始超过产量,并且缺口有扩大的趋势。

  3.全球棉花绝对库存水平偏高,但是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从长期的统计数据来看,国际棉花库存随着消费量和产量的增加呈振荡上升的格局,2004-2007年棉花的期末库存都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的高水平。根据美国农业部去年12月份月度供需报告预测,近五年全球棉花的产量峰值出现在2006/2007年度为2657.8万吨,期末库存的峰值也出现在2006/2007年度,为1327.3万吨。由于2007/2008年全球棉花的消费量继续保持增长局面将达到创记录的2792.7万吨,而产量小幅下降到2585.7万吨,这将导致2007/2008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库存显著下降到1203.8万吨。

  4.全球棉花的生产和消费重心进一步向亚洲地区偏移

  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了全球棉花产量增长的主要增长源,而美国由于从2006年开始出口补贴被取消,造成了美棉出口竞争力的下降,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美国棉花产量从2005/2006年度最高520万吨下降到2007/2008年度的413万吨,从世界第二大产棉国下降到了第三位。

  消费方面: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占据了全球棉花消费国的前三名,三国的消费量合计从2003年的1200万吨大幅增加到2007年的1880万吨,亚洲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球棉花生产和消费中心。

  5.总结

  根据全球棉花的供需状况来分析,全球的棉花供需平衡局面仍然维持,但期末库存不断创新高的局面在2007/2008年度将发生改变。在世界棉花消费量继续平稳增长的同时,由于美国的棉花产量大幅下降,世界棉花的生产增长趋于平缓,而且这一局面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

  二、中国棉花供需格局分析

  中国国内棉花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是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同时中国的产量和消费量也是世界第一,因此中国是世界棉花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中国的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棉花的价格走势。

  中国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变化表

  2004-2006年以来中国棉花的消费量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局面,而产量虽然也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及消费量的增长幅度,因此产需缺口迅速扩大,但是2007年开始中国的棉花消费增长开始趋缓,最近两年中国的产需缺口相对趋于稳定,基本维持在200万-300万吨/年。

  中国棉花的出口量一直维持在相对低位,而棉花进口量在2004-2006年一直稳步增长,2006/2007年度由于中国棉花创纪录的产量,棉花进口量显著下降,这一趋势也反映出中国棉花的产需缺口已经由不断扩大转为相对稳定。

  三、美国棉花供需格局分析

  由于美国于2006年8月1日开始取消了棉花出口补贴,美国的农民开始减少棉花种植面积,美棉产量自2006年开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同时由于中国、印度等国的纺织行业的竞争力更强,美国的纺织行业也处于萎缩状态中,用棉量也处于下降趋势中。2007年美棉产量410万吨左右,而消费量在100万吨左右。美棉的年度出口量一般稳定在300万吨左右。

  四、印度棉花供需分析

  印度的棉花产量和消费量近几年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水平,特别是产量,随着转基因棉的推广和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印度棉的单产水平迅速提高,总产已经稳定在510万吨水平,而消费量已经增长到了420万吨水平,印度棉可供出口量大致在90万-100万吨之间。

  第二部分郑棉和美棉技术分析

  一、郑棉技术分析

  郑棉指数自2004年6月1日开始运行至今,除了2004年上市后的单边下跌行情以外,从2005年开始一直维持着一个大的箱体格局,这个大的箱体就是13000-15700的价格区间。我们可以对这个价格区间作一个细分,可以看到13000-13400属于低价区间,2005、2006和2007年三次中级别回调的低点都出现在这一区间。13400-15200属于中价区间,从2005年到2007年这三年的大部分时间郑棉都在中价区间内运行。15200-15700属于高价位区间,2005、2006和2007年三次中级别头部都出现在这一区间。近半年郑棉一直在高价位区附近徘徊,有望形成向上突破。

  郑棉自2005年开始到2007年年末共运行了三个大级别的走势,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时间跨度为13个月的上升趋势,期价由12000升至15700,共3700点。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时间跨度为14个月的下跌趋势,期价由15700跌至13000,为2700点。然后是2007年6月延续至今的上升趋势,从时间上分析这轮升势到2007年年底为止运行了7个月时间,从13000最高升至15550,为2550点,从时间和幅度上看,本轮上涨行情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二、美棉技术分析

  从美棉指数近30年的月线图表观察,美棉的价格运行区间大致可以分为4个区间:1.40美分以下为极低价格区间;2.40-60美分为偏低价格区间;3.60-80美分为偏高价格区间;4.80美分上方为极高价格区间。2007年美棉成功完成了40-60美分区间向60-80美分区间的跳跃。

  美棉自2005年起一直运行于48-58美分的狭窄价格区间内,2007年成功突破了维持了两年多的价格区间,并在大幅上升行情后的中级别回调过程中确认了对于58美分箱顶的突破有效性。技术上美棉的上升空间已经完全打开,2007年下半年形成的68美分高点极有可能在下个年度被刷新。

  第三部分市场焦点探讨

  2007年国内外棉花市场焦点较多,其中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中国的产量和进口量数据修正、印度棉对美棉的冲击等焦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由于2006年美国取消了棉花出口补贴,加之CBOT玉米价格大幅飙升,美国农民考虑到种植玉米的比较收益较高而将棉田转种玉米,2007年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了28%。美棉种植面积减少彻底改变了美国棉花持续三年的高产量和高结转库存局面,2007年度美棉的产量由2004-2006年的480万-520万吨骤降到400万吨左右,而美国的期末库存也由前三个年度的200万吨左右下降到140万吨水平。

  2007年美国CBOT大豆、小麦价格飙升,玉米价格也维持在相对高位,在本轮上涨中棉价处于落后地位,玉米、大豆、小麦的种植利润远远大于棉花,这也是国际权威分析机构预测2008年度美国棉花种植面积仍将大幅减少的原因。可以判断,除非美棉价格在未来出现明显上涨,使得棉农的植棉收益大幅提高,美国棉花种植面积降低的趋势才有出现改变的可能。

  二、中国棉花产量和出口量的修正

  2006/2007年度中国棉花产量的修正幅度可以说是创记录的,中国棉花协会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将中国棉花产量数据由最初的650万吨一路上调到了770万吨,上调幅度达到了120万吨。出现如此大幅度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棉花种植和收购过于分散,全国还没有哪一个部门能够精确统计棉花产量,于是关于中国棉花产量数据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实际上,无论是最初的650万吨还是最终的770万吨都没有办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不过,中国棉花的进口数据确可以通过海关得到准确的统计,2006/2007棉花年度,中国棉花进口由2005/2006年度的400万吨水平下降到了200万吨左右,下降幅度约50%。即使考虑到我国纺织用棉量在2006/2007年度增速放缓、上个年度进口过多导致期末库存相对较大等因素,我国的棉花产量也应该较2005/2006年度有大幅度增长,这样,最终国内和国际机构都是采取的根据中国用棉量和棉花进口量以及上年度期末库存数据倒推出来的770万吨产量作为最终的产量数据。关于2007/2008年度中国的棉花产量,目前不同分析机构的分歧仍然很大,从720万吨到770万吨都有,在中国棉花统计口径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同之前恐怕最终的数据还得靠2007/2008年度中国实际棉花进口量和用棉量来倒推了。

  三、国内和国际棉花、棉纱比价关系的变化

  国际和国内棉花价格比较

  如上图所示,国际棉花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国内棉价的上涨幅度,5月份以来,国际棉花价格上升幅度高于国内棉花价格上升幅度20个百分点。而国际和国内棉花比价关系的变化也在棉纱的比价关系上得到了体现。从下图可以看出,国际纱价上升幅度快于国内纱价上升幅度0.5个百分点。国内棉价涨幅弱于美棉将会导致中国棉花进口量的减少,同时导致国内棉花资源的提前消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一旦国内棉花资源消耗过快,需要大量进口棉花时,则很有可能出现国内棉价涨幅快于国际棉价的局面,进而刺激棉花进口数量增加。

  国际和国内棉纱价格比较图

  第四部分 后期棉花市场热点问题

  一、宏观调控是否对中国纺织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2007年度中国政府连续十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调高存贷款利率,而中国国内的货币政策也由年初的“稳健”调整到“适度从紧”再调整到“从紧”。银根的紧缩使得纺织企业资金普遍紧张,并且制约了纺织行业的进一步扩张,2007年以来已经有不少中小型纺织厂因为资金的原因停产,而大中型纺织厂也有不少通过减少工作班次限产。可以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对纺织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7年7月中国再度将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2个百分点,这对于已经处于微利的纺织行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使得纺织行业的利润率进一步下降,纱布的销售不畅局面也进一步加剧,并且影响到原料市场造成国内皮棉的销售不畅。

  由于中国是国际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中国棉花消费量能否增加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棉花进口量进而对全球棉花价格产生影响,因此,纺织行业的不景气是否会影响到中国棉花消费量,将会对2008年全球棉花价格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中国的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是否修改

  2007年中国棉花进口增发部分配额继续执行滑准税制度,同时由于计算公式的修改,最低税率由5%提高到了6%。滑准税的实施保护了国内的棉农利益,使得我国棉花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同时也使得中国纺织企业的棉花成本是全球最高的。在国内纺织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纺织行业向国家建议取消滑准税制度的呼声一直很高,由于纺织行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一旦国内棉价超过了纺织行业的接受能力,国家取消或降低滑准税率的可能性相对大,而滑准税制度的取消或降低都将对国内外棉花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三、纺织品出口欧盟配额政策取消的影响

  根据2005年达成的中欧纺织品协议,2007年12月31日是中国和欧盟协定纺织品出口配额的最后期限,之后将取消这种配额,这为本棉花年度的纺织形势带来了积极的想象空间。去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达成一项新的纺织品贸易协议,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双方将对纺织品贸易建立“双重许可监督制度”。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新办法比配额管理更为宽松,出口受限的纺织品类别由10类降为8类,但这仍是一个过渡,最终的目的是双方纺织品贸易的完全开放。欧盟和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地区,对欧盟出口配额的取消是否会改变2007年7月出口退税降低以后中国纺织品出口不畅的局面值得期待。

  四、美棉市场基金的影响

  2007年7月以来。美棉的基金净持仓就一直维持在历史高水平,基金在2007年5月开始的此次上升趋势中无论是净多头寸的数量还是维持时间都远远高于前几次上涨行情。由于基金是国际期货市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因此可以预期此轮美棉的上涨行情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幅度上都很有可能远远强于前几次的中级上涨行情。

  五、中国棉花进口配额调控政策能否继续有效控制国内棉价

  自2004年开始中国328级棉花现货价格就一直维持在12500-14500区间运行。在中国棉花价格的历史走势中,持续如此长时间的窄幅波动是非常少见的,这里面既有国际棉花大形势的影响,也有国家对于棉花价格调控的制约,但是在2007年美棉已经率先突破2004年以来48-58美分区间的情况下,国内棉花现货价格还能否维持12500-14500的区间值得关注。

  国家通过控制棉花进口配额发放来调控国内棉价的前提是国际市场棉花供应充足并且价格低廉,在美棉的价格中枢已经上移到65-70美分的2008年,面对14000-15000的进口棉成本,在国内前几年行之有效的调控政策还能继续有效吗?可以预测,在中国国储库存偏低的情况下,2008年政府对于国内棉价的调控能力正在减弱,而国内棉价前三年的窄幅波动格局也很有可能被打破!

  第五部分 2008年行情展望

  展望2008年度,国内和国际棉花价格极有可能延续2007年下半年的振荡上涨格局,在其他农产品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棉花的价格已经被低估。棉花和其他农产品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棉花产量的降低,而在前几年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格局下形成的棉花价格区间也必将被打破。

  由于美国农民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最高,因此美国的棉花播种面积2007年就已经开始大幅缩减,2008年美棉的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已成定局,而且这一趋势极也有可能在中国和印度等主要产棉国开始出现。美国棉花期货市场是世界棉花价格的定价中心,美棉很有可能在2008年引领着国际和中国棉花价格走出持续三年的低迷局面而确立牛市格局。(陈平)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贺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花  棉花期货  郑棉  美棉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