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输欧纺织品贸易迎来新局面
自2008年1月1日起,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实行的配额限制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中欧双方共同实施的双重监控制度。在经历了2005年引人注目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后,中欧纺织品贸易再度迎来没有配额的日子。
2005年,欧盟不顾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反对,为保护少数本土生产商的利益,以中国输欧纺织品激增为由,频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所幸争端最终通过协商得以解决。按照欧盟与中国当时达成的协议,欧盟对中国输欧的10类纺织品设立年度配额,这一措施一直执行到2007年年底。
在这一期限即将到来之际,中欧双方去年10月同意配额限制应如期取消,改为在2008年对中国输欧纺织品实施一年的双重监控。据此,中方将对原10类输欧纺织品中的T恤衫、套头衫和裤子等8类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并由双方对进出口数据进行交换和复核。
欧盟委员会一名负责贸易事务的官员向新华社记者证实,这一新制度的核心在于及时掌握双方纺织品贸易量的变化,自身并不包含任何限制进口的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最终取消配额制度,是符合中欧双方利益的举措。中国输欧纺织品将不再受到配额制度的严格限制,而欧盟消费者则可以继续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
此外,中欧之间用双重监督制度代替配额制的做法如能成功运行,这对于今年年底中美之间纺织品贸易配额制结束后的运作模式将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不过,业内人士同时强调,要顺利实施双重监控制度,中欧双方还需从大局出发,进行密切配合。
代表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利益的外贸协会法律顾问斯图尔特·纽曼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取消配额固然是个好消息,但实施双重监控需要中欧双方密切配合。纽曼解释说,如果监控数据表明,中国对欧纺织品出口再次出现激增局面,欧盟在生产商的鼓动下,仍有可能动用特殊保障措施等限制进口。
在去年12月初举行的欧洲议会会议上,部分议员要求欧盟委员会密切关注中国输欧纺织品是否会出现猛增现象,并敦促欧盟委员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保护欧盟的纺织品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中欧纺织品贸易顺利发展,中国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必须具有长远眼光,避免短期内因出口激增再度引发欧盟内部的反弹。而欧盟则必须认识到,中欧纺织品贸易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在这一问题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