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上世纪中期群众为何多穿蓝灰黑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1-08 08:57:00  来源:新晚报 收藏

  黄志明 本报记者 任清海

  很多人都会记得,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论男女老少,工人学生,都清一色穿蓝制服、灰制服、黑制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有人说是政府规定的,也有人说是因为当时老百姓穷,买不起有色彩的布料。日前,市档案馆公布了一份印制于上世纪50年代的“内部资料”,向人们披露了这一历史现象的真正原因,这份由国家有关部门印制的《关于中国人民改进服装的问题》的资料仅有4页。

  “政府规定说”是毫无根据的。这份资料显示,“政府从来没有过法令规定人民要穿制服,也从来没有这样提倡过。因为服装完全是人民自己的事,谁也不能干涉。”资料列举了一个数字:据1950年至1954年的统计,社会购买力平均每年提高约20%。就布价来说,一般的花布比蓝色的咔叽布便宜。因此,“百姓购买力低”的说法也不确切。

  多数人穿制服是因当时中国社会环境而自然形成的现象。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爱国青年和知识妇女投奔根据地和解放区。在长期战争环境中,经济十分困难,为了节约,服装都由政府或各机关团体统一制作、统一供给,女同志的服装仅以偏直襟或腰带打一个大花结加以区别。在那时,人们穿着这样的服装觉得自豪,英武利落,又很方便。

  解放后,革命同志身穿朴素制服进入大城市,他们的优良品质和作风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也愿意学习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服装样式,不少工人、职员、学生穿上了制服,并以此为光荣,渐渐形成一种风气。穿制服的人越来越多,就造成了越来越单调的现象。当时,有关部门曾在北京联合展出了500多种新设计的服装样式。不过,还有不少人继续穿制服,一则,制服不失为合乎经济、实用原则的一种服装样式;二则,既然做了制服,不穿也是浪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青年妇女穿上了色彩鲜艳的衣服,但要改变“穿制服”这种社会风气也不容易,以致有些人虽穿上了花衣服,总觉得不大好意思,就在外面罩上一件蓝上衣。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制服  西服  服装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