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棉纺行业的理想指数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1-09 07:36:11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华兴纱管

  在2007年的诸多活动中,不久前结束的第二届全国棉纺织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所引起的关注和反响,至今没有平息。不仅仅因为在全国棉纺织行业海选出的12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受到表彰和奖励,更重要的是,这些新领军者集中反映了一大批纺织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共同特质,这正是纺织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和提升竞争力所必备的核心要素之一。

  当腾讯的马化腾、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联想的杨元庆、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等,面对世界级的对手,纷纷以不凡的身手改写着世界新经济版图时,在传统产业坚持理想和激情的新领军者们更值得尊重和学习,因为挑战更多,困难更大。

  实现理想——要耐得住寂寞

  评价国产棉纺织成套设备水平,业界说得最多、最集中的是“已经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这句话还没有说完,除了棉纺织成套设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产化率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2006年全国2000条清梳联生产线中,国产化率已经超过75%,纺纱设备的76.05%、织造设备的28.58%都是国货。在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中,制造企业功不可没,使用这些国产设备的下游企业同样值得称颂。技术人员付出的辛苦和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工艺要调整,管理思路要调整,车台要调整,更关键的是,要让新设备能够和企业其它设备配套,和产品配套,达到最优配置。“国内纺机行业自主创新生产出的纺织机械基本适应了我国棉纺织工业的需求,为整个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中肯而客观的评价背后,是一大批默默坚持理想的科技人才持之以恒的努力。

  纺织是传统行业,科技薄弱性显而易见,能寂寞地坚守理想,更是一种品质。这次论坛评出的12名优秀者中,仅有的两位女性科技人才格外引人注目。1984年从无锡轻工学院毕业,从技术员到常务副厂长,身为无锡一棉的技术领军者,周晔的语言朴实无华:“我始终坚信,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只要踏实工作,就一定会有成就”。正是这份踏实,让她不断研究和克服传统产业面临的众多技术挑战。“要做世界一流的纺纱企业,就要不断适应竞争的需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昆山凯宫的苏总告诉记者,他们的精梳机在无锡一棉试用,被周晔提出改进的地方达到千处,她的认真和严谨态度可见一斑。国内第一家引进紧密纺装置的就是无锡一棉,周晔甘于寂寞的实践着创世界一流纺纱企业的理想。

  在棉纺厂,有一个岗位特别稀缺而重要,那就是配棉师。一个好配棉师,深知原料怎样配比、用什么样的机台、谁来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要。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好的棉纺织企业之一,周献珠就是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纺织生涯。目前,她不仅是国家注册棉检师,同时还负责企业的工艺管理、新产品开发、标准体系建立以及技术改造等众多技术工作。“在纺织厂搞技术工作,没有务实的作风,耐不住寂寞,什么也干不成。”

  多年来,很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工作,为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做着贡献。专家呼吁,这种奉献精神值得全行业学习,更需要鼓励和表彰。在纺织行业面临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面前,更需要有这种奉献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成才环境需要更多支持和信任

  对人才的培养,从来都是治国兴邦的主题。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培养创新型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科技领军人物,已经成为建设科技大国的紧迫任务。在我们建设纺织强国的伟大事业中,科技人才又何尝不是身系纺织产业未来命运的关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多次强调,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生产装备,更要有代表中坚力量的广大科研队伍作支撑。建设纺织强国,必须在行业内形成广泛的创新氛围,培养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让他们在思维和创造力方面有更突出的成果,具有超越现有技术水平的能力,这样的人才越多,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就越快”。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是世界上培养纺织人才最多的国家,但也是纺织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这大大制约了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

  造成这种现象有其深刻而复杂的背景。从宏观看,纺织是传统工业,产业链条长,利润率低,和新兴产业比,劳动成本高,工作条件艰苦;从微观看,纺织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很多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远远不够重视,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氛围都远不成熟;就个体而言,对青年人才,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新兴产业的诱惑、发达地区的吸引都使他们就业的目光远离了纺织传统产业,很多地区的行业协会已经好几年没招到大学生了;全行业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的氛围还不够浓重,科技人才追求荣誉感的动力不够,这都需要纺织行业营造一个更适合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行业以及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执著的努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桑麻奖、陈维稷论文奖,以及连续两次由企业赞助的“全国棉纺织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都在客观上推动着行业的创新氛围,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

  有这样的科技力量和科技人才,纺织产业的发展才更有希望。为大众提供更好的衣着产品,将是纺织工业持久的理想。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  行业管理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