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纺织业存在顽疾
中亚是独联体国家重要的产棉区,也是前苏联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前苏联解体后,该地区的纺织业呈逐年萎缩的趋势。这种不断衰退的现象在哈萨克斯坦表现的尤为突出,与其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形成强烈的反差。
哈国轻工业协会资料表明,近年来哈国轻纺业不断萎缩。轻纺产品的出口量也极少,只占外贸总额的1%,其中原材料出口占大部分,成品几乎为零。19个棉花清理厂的棉花绝大部分出口,只有4%在哈国国内纺织厂加工。
由于缺乏竞争力,几年来哈国一些大的针织、纺纱、毛呢等企业相继停产或破产,产量大幅下降。目前,在鞋业市场中哈国本国企业产品占不到1%的份额,。随着产量的萎缩,企业的利润率也急剧下滑。近5年来哈国注册的1367家轻纺企业中仅164家正常运转,其它企业有的长期停产,有的改项经营。
哈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据统计,目前哈国轻纺企业设备老化程度高达80%,大部分设备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产品,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由于设备陈旧,又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哈国本国生产的纺织产品无论在品种种类、工艺技术还是在价格方面都无法与进口商品竞争。
2、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哈国轻工协会认为,繁重的税负是本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羁绊。1999年—2002年1月间政府曾对轻工企业免征增值税,其间该行业增长速度达42.3%。遗憾的是一些企业还未来得及享受税费优惠5年的规定,2002年初随着新税法的实施该优惠政策即被取消。此后,该协会多次建议政府将轻纺织业所有产品,包括最终产品的增值税从15%降到7%—7.5%之间。市场经营者也认为,如果能实行5年的优惠税率,哈国轻纺行业的产量就会有所提高,否则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
3、受进口商品的冲击严重。在哈国轻纺工业不断萎缩的状况下,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供,居民对服装、鞋等轻纺产品的购买力却不断上涨。据哈国官方统计数据,哈国纺织和成衣市场年消费量达8亿—10亿美元,大量国外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其中大部分中低档商品从周边国家如中国、土耳其、俄罗斯等通过“旅游购物”和“灰色清关”的形式流入哈国市场。这些进口商品无论在价格上还是花色品种方面都是哈国国产商品无法竞争的,使得哈国本国的纺织业受到严重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