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树春:棉花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008棉花形势分析会之生产篇——毛树春 | |
1 |
2007年棉花生产回顾 |
2 |
2008年棉花生产展望 |
3 |
棉花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
4 |
棉花主产品产值创新高 棉纺增速将迎来拐点年 |
一、棉花生产布局和结构转移加快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棉田“下湖上山”和棉区“西进北移”的步伐加快,而黄淮面积还在继续减少;二是植棉大户增加,规模化面积越来越大。
分析主要原因: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继续恶化,水改旱,稻改棉在继续;二是棉花相对适合留守妇女和老人的种植、管理和经营;三是棉花行情好,产值高,收益有保障;四是植棉大户增加,规模化面积越来越大,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加快。结果是全国植棉面积不断增加。
实际上,加入WTO以来,由于棉花具有竞争优势,符合效益优先原则,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已超9000万亩,当前面积:长江2200-2400万亩,占24%-25%;黄河4200-4400万亩,占46%上下;西北2600-2700万亩,占28%上下。由于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只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引导,我国棉花生产能力已达700万吨级水平。
正面认识植棉业的新变化有利于引导棉花产业经济的科学发展。一是当前棉花布局转移是顺应农业生产条件变化的积极反应,是农民因地制宜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正确取向和选择结果;二是棉花既是纤维作物还是油料和饲料作物,棉籽油是继油菜、花生和大豆之后的第3或第4大食用植物油,全国棉籽产量1275万吨,棉籽仁产量810万吨,棉籽油175万吨,棉籽饼粕600万吨,棉短绒166万吨。
二、棉花生产面临“双上涨”的压力,棉价将进入高位时代
由于全球石油在高位上的继续攀升,棉花这一现金投入最多的大田经济作物将结束低价位时期,进入较高价位时代。据监测,2007年全国棉花生产总成本已超1000元,达1005.1元/亩,增120.2元/亩,增幅13.6%。在总成本的构成中:
在2007年人工费用中:有53.8%样本农户发生雇工行为,雇工费124.2元/亩。雇工数:西北16个/亩;长江2-3个/亩;黄河1-2个/亩。
总体看,在高油价的拖累下,以及人工成本上涨的拉动,农业生产成本将越来越高,这种较高的生产成本必将大大削减种植业的收益,大幅度削减农业的积累,对扩大再生产极为不利,维持简单的生产也很艰难,农业生产也因此缺乏动力。
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受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控制,农业投入必将减少,也许还会重现“猪肉”价格飙升和油菜种植面积锐减的情景。
为此,国家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来应对成本的“双上涨”:既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两个建设,即农田基本建设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建设,要全力提高大田单产,力争低产到高产和高产超高产。又要采取果断措施控制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还要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向全社会释放农业生产成本。
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建议良种补贴实行普惠制,延长补贴年限,增加补贴资金。2007年种子费因补贴减15.7%;
二是继续控制主要农资价格,,调控好农资市场——当前冬储化肥遭遇冷淡是一个不好迹象;
三是建设以农田小水利为重点的基础农田,保障农业的基本生产力;
四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事业,补贴公益性的服务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