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商战:南郊崛起服装城 "投机"不成蚀把米
烟台人有个大的毛病:跟风。看到什么好干,大家纷纷跟进,不把市场干烂了不罢休。当然,这是全国的通病,而烟台为甚。
这不,看到服装市场家家红火,南郊也陡然崛起了一个市场,这座当年位于绝对农村的市场名称大的惊人:烟台服装城,时间定格在1994年。
这家带有外资背景的服装城选址世回尧,意在使服装城成为当地私营经济的龙头,拉动起相关产业,但一系列因素导致了服装城在不到一年时间即败走麦城。
服装城是在没有市场的基础上营建的,人为造市可能是其昙花一现的一个主因。此前的世回尧没有集市,下曲家村远离镇区,客流量极少。服装城对外营业后,报纸、电台、电视台为其做过持续广告宣传。为营造良好购物环境,公司在奇山、凤凰台、幸福、华茂和初家镇开通5班免费往返班车,加之每天一部电影的轰动效应,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顾客。说起来,后来的大润发的购物班车还是学了人家的做法。但是,人为拉动市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也是短期的。随着资金的日益枯竭,班车停运,电影停演,客流消失,人们再也不愿辗转乘车近10公里去购买几件普普通通的服装了。
硬环境不完善,吓跑了客户。开业时,95%的业户来自广东、浙江、上海一带,他们是奔着服装城的优惠政策来的:租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延期半年,满三年以上者,可办理农转非手续,水费全免……可是优惠政策并不等于优良环境,冬日到来,棚厦无暖,无论顾客还是业户都得在瑟瑟寒风中交易;照明电为临时用电;饮用水供应不及时;为取暖,公司为每家业户购置煤油炉,结果好心未办成好事,最怕烟熏火燎的服装陷入浩劫之中。挣不到钱又抗不住风寒,南方客商们纷纷打道回府。1997年春节过后,业户仅剩下40余户。
服装城商品定位于服装批发,但在兴起之后,糊里糊涂干起了零售业务,原因在于:在三站市场建起之后,谁还会想起偏居一隅的服装城呢?
如何启动市场,成为服装城的一块心病,初期的盲目投资和错误定位,招致了后期频繁的定位改变,但屡试屡败,一切辛劳付诸东流。
人去楼空之后,服装城尝试着搞起了小商品批发,可好景不长,苦苦支撑了3个月的业户们见势不妙,溜之大吉。后来,又发展蔬菜、水果、建材等各种经营。服装城第三次改制为5天一个大集,世回尧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集市,附近村民也只有在这一天才为服装城捧捧场。
服装城最后一次变脸是改成了烟台汽车城,时间已是进入21世纪,在此举办过几次车展,桃花依旧笑春风,不过此地已有了鸿运汽车城。
烟台这地方有点怪,凡是商业第一把火烧不起来的地方,后来再启动还会是失败,唯一例外是烟台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