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棉铃虫的几种高毒农药替代品试验结果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ǜbner)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爆发,使棉花、玉米、花生、豆类、蔬菜、花卉等生产损失严重。由于长期采用化学防治,已使棉铃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加。尽管转基因棉的大面积种植暂时缓解了棉铃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发展,但在棉花生长后期,由于Bt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常造成3、4代棉铃虫发生严重,仍需进行药剂防治。基于目前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禁用政策,使得我们急需筛选出一些适合目前种植背景,对棉铃虫高效、低毒并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替代品种。
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型杀虫剂,如大环内酯类的甲氨基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昆虫生长抑制剂类的氟铃脲、氟啶脲、甲氧虫酰肼等均对棉铃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我国自主开发的非酯肟醚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硫肟醚(NPC-A9908)和新型有机磷杀虫剂硝虫硫磷对棉铃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为了系统地比较这些药剂之间以及它们与常用杀虫剂间的差异,研究者采用室内浸卵、浸叶、点滴法以及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分属于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大环内酯、氨基甲酸酯、新型硫脲、昆虫生长调节剂6大类、共19种杀虫剂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
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具有明显的杀卵作用;甲氨基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丙溴磷、高效氯氰菊脂对卵孵化的抑制作用明显;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多杀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和辛硫磷对棉铃虫低、高龄有虫的毒杀的效果均较好;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生长抑制效果明显。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脂、丙溴磷、高效氯氰菊脂作用效果快且防治效果较好,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作用较慢,效果稍差。
尽管毒死蜱毒性中等,辛硫磷毒性较低,且二者对棉铃虫幼虫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由于其对蜜蜂、鱼类、赤眼蜂等均属高毒农药,所以在田间试验中未选用这两种药剂。虽然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在田间被用于防治棉铃虫的时间已较长,但防治效果仍较好;甲氨基阿维菌素是新型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对某些害虫和害螨具有高效和超高效的特性,主要作用方式是胃毒和触杀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干扰害虫神经生理活动,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氯离子流,阻断运动神经信息传递,使运动神经麻痹,昆虫停止取食而死亡,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持效期长。经试验证实甲氨基阿维菌素处理棉铃虫卵后对取时棉铃虫卵壳的初孵幼虫效果最好,且对棉铃虫低、高龄幼虫效果都很好,是较理想的棉铃虫防治药剂,这与其他一些研究结果相同。
多杀菌素是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物,属低毒、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在环境中可降解,不污染环境,对鳞翅目害虫具有快速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叶片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残效期较长,对一些害虫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本研究发现,多杀菌素对棉铃虫卵确实具有一定的毒杀效果,且处理后初孵幼虫死亡率也很高,但多杀菌素对低龄及高龄幼虫的作用效果较慢,处理48h后的效果明显优于24h的;田间小区试验中仅最高浓度(226mg/L)处理后效果较好,与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最高浓度处理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甲氧虫酰肼属低毒、二酰肼昆虫生长调节剂,属蜕皮激素类似物,能够模拟鳞翅目幼虫蜕皮激素功能,促进其提前蜕皮、成熟,发育不完全,该药剂对鳞翅目以外的昆虫几乎无效,具有持效期长、稳定、低毒、高效、对人畜禽安全等特点,因此是综合防治中较为理想的选择性杀虫剂。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甲氧虫酰肼处理后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但作用速度较慢,处理48h后幼虫表现部分死亡,而且其田间试验效果稍差。此外,氟铃脲、氟啶脲这两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初孵剂类杀虫剂必须在棉铃虫卵或初孵幼虫高峰期使用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虽然转基因棉花堆棉铃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其对棉蚜、棉盲蝽、棉叶螨、烟粉虱等害虫无效,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效果也较差,因此,在防治棉铃虫时应考虑兼治这些害虫,反之亦然。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率夫氰菊酯、丙溴磷、高效氯氰菊脂不仅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高效,而且对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螨类效果显著;多杀菌素不仅对多种鳞翅目有效,且可以用来防治蓟马和其他双翅目、缨翅目害虫;甲氧虫酰肼也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效。而且,甲氨基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与目前常用的化学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但田间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这些曾大量用于防治棉铃虫的各类杀虫剂,棉铃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性[1];而且经室内淘汰选后,棉铃虫对虫酰肼的抗性品系13代后,抗性倍数可达高抗水平[24]。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各种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进行合理的伦用、混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