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蚕农收入创新高 茧丝绸行业迎来第二春
沉寂多年的湖北省茧丝绸行业迎来第二春。10日,在麻城市召开的湖北省茧丝绸工作会议传递出这样一组数据:2006年湖北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当年,蚕茧生产量就达到2.44万吨,同比增长16%,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直接带动1.2万个重点农户增收3500万元,产量和农民收入达到有史以来最多;2007年度,桑园总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接近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由于产量增幅较大,蚕农收入依然有所增加。
为迎接国家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战略转移,恢复和壮大本省茧丝绸产业,湖北省政府将茧丝绸列为九大特色版块之一,争取到英山、罗田、南漳、郧县和麻城、郧西、夷陵七个县市区列为支持基地。商务部门和茧丝绸协会也积极行动,参与制订出项目系列标准,全过程参与基地项目建设。各基地政府采取“国家投入一块,地方配套一块,龙头企业拿出一块,农民自筹一块”的方式,调配资金3000万元,启动万亩桑园基地建设,不断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和推动行业改制,吸引北京怡莲集团、浙江湖州东胡实业公司等多家企业前来投资,总投资额1亿多元。
东部先进的技术、管理、销售渠道和经营理念,带来了湖北省蚕桑市场的变化。通过股份制合作、租赁经营、技术承包、联合经营等多种组织形式,将公司、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形成了稳定的产、供、销关系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互惠机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东桑西移效果明显,在一些地方正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张早阳说,“进入“东桑西移”工程的7个县市区,桑园面积约30万亩,占全省67%,蚕茧产量1.7万吨,占全省70%。与2005年相比,基地县桑园面积占全省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蚕茧比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明显占据了全省的主导地位。特别是黄冈市英山、罗田、麻城三个革命老区县市,更是占据了全省60%的比重。”
目前,全省共有缫丝企业10家,丝绸加工企业19家,总资产3.8亿元,总产值7.5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从种桑——制种——养蚕——制茧——收烘——缫丝——丝绸制品——服装——副产品深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仅黄冈市,就有以蚕桑为轴心的蚕茧生产和蚕茧、茧丝、丝绸、蚕桑副产品加工企业25家,固定资产达2.15亿元。梦思家、雍华等一批名牌产品也纷纷涌现,打破了湖北省茧丝绸产品无国家名牌的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