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纺织服装出口重压“裂变”
在国家宏观调控增强、国际贸易摩擦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因素带来的重重压力下,纺织服装出口结构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来自青岛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山东口岸出口纺织服装144.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4.7%。其中,自主出口比重上升、私营企业迅速崛起、商品趋向中高端等成为多重重压下产生的新变化。
纺织服装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2007年在多重压力下,出口贸易在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也反映出一些新的变化。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对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大幅调低,此次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加速了纺织服装行业的洗牌。除了退税之外,人民币汇率升高也是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又一问题。自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0%。人民币升值使出口成本不断增加,低端产品容纳成本增长的空间较少,我国产品出口价格优势进一步减弱,出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是山东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然而随着国内外政策环境的系列变化,加工贸易特别是那些低端领域的加工贸易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相比之下,代表着自主出口的一般贸易优势凸显。统计显示,2007年山东口岸纺织服装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全年出口额达82.9亿美元,增长15.3%,占全部出口总值的57.3%。而加工贸易出口只有61.1亿美元,增长13.4%;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出口0.8亿美元,增长61.1%。
与此同时,贸易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外商投资企业虽然仍占较大份额,但是比重和增速已经明显下降。相反,私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服装55.8亿美元,增长16.3%,占山东口岸纺织服装出口总值38.5%;私营企业出口37.5亿美元,增长38.6%。私营企业的迅速崛起,既反映了本土企业的成长壮大,也显示出未来外贸出口的强大活力。
此外,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2007年主要以代表中高端的织物制服装和棉机织物为主。其中织物制服装出口64亿美元,增长16.2%,占出口总值的44.2%;棉机织物出口18.3亿美元,增长17.6%,占12.6%。
在出口市场方面,主要是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对上述国家(地区)分别出口34.4亿美元、23.7亿美元、21.8亿美元和20.8亿美元,分别增长9.4%、15.7%、27.5%和6.3%,对以上国家(地区)的出口值合计占山东口岸纺织品出口总值的70%。
根据《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欧盟自2008年起取消对华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口配额,取而代之的是双边监控制度,纺织品服装将真正步入“后配额”的自由贸易时代。业内人士认为,对欧盟出口配额的取消并不代表我国价廉物美的纺织品和服装可以更加顺畅地出口欧盟,欧盟的贸易保护政策将会从传统的配额限制向技术性壁垒和专利性壁垒转变,对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我国纺织企业在遭遇了数量限制、反倾销等诸多贸易摩擦后,出口已日趋理性,许多出口型企业已将目光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因此中国纺织企业对欧出口基本不会出现集中抢关现象。
2008年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为积极应对取消配额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青岛海关有关部门建议,企业要着眼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形成品牌优势。面对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争端,密切关注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加强纺织品出口预警机制建设,避免遭受反倾销或受到“特保措施”的制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努力实现市场多元化,积极开拓东盟、东欧和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同时注重培育和发展国内消费市场,逐步转变过分依赖出口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