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全文)(7)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1-16 09:2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收藏
  七、欧洲华商以传统餐饮业为主

  据《欧洲时报》报道,目前欧洲有华侨华人150万,40%来自东南亚再移民,50%来自浙江温州、青田,来自其他地区的华侨华人所占比例很少。

  第一,传统餐饮业是欧洲华商的支柱产业

  欧洲的华侨华人,法国最多,超过40万,80%聚居在巴黎地区。英国约为40万左右,主要集中于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爱丁堡等城市。意大利20万,集中在罗马、米兰等城市。荷兰不到20万,主要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地。德国约15万,广东籍和浙江籍各占总数40%,居住比较分散,散布在全德100多个大中小城市,相对集中的城市有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等。西班牙12万,从商的1.6万多,加入西班牙国籍的有4千多人。奥地利3万多,大部分是浙江籍,浙江青田籍占总人数70%以上。葡萄牙约2万,比利时、瑞士等国也有一些华侨华人。俄罗斯的华侨华人有几十万,东欧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华侨华人也分别有上万或数千。

  在欧洲华侨华人社会中,传统的餐饮业是支柱产业。据统计,英国有中餐馆约9000家;全法国有中餐馆8000家,而巴黎地区有6000家;德国中餐馆和华人速食店超过7000家,90%华侨华人依靠餐饮业谋生;西班牙目前中餐馆已达3000家,巴塞罗纳就有600多家;荷兰有中餐馆2200多家;奥地利有中餐馆800多家;葡萄牙有600多家。华人大型餐馆、酒楼,多由香港餐饮财团投资经营,菜式考究,装璜豪华,还设有卡拉房;中型餐馆多是华侨华人经营,以菜式可口多样著称;小型餐馆和外卖店走大众化路线,以便宜套餐、小食吸引着一般民众。

  杂货业是欧洲华侨华人另一支柱行业,主要经营亚洲食品、蔬菜、水果等,兼营家庭生活用品。传统行业还有皮革业,以批发为主,主要从中国进口皮革产品,在法国目前从事皮革业生意的华商就有600多家;旅馆旅游业,多系旅游礼品店、中小型旅馆以及旅行社;贸易业,主要经营亚洲土特产、工艺品等;运输业,以小型运输公司、出租汽车公司为主;文化娱乐业,有些是较大型的夜总会,为数较多的是录相带出租店、卡拉OK。此外,还有理发美容、自助洗衣店、家具店、钟表店等。

  欧洲华侨华人经营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主要是皮件制品、成衣厂、食品厂等。近几年,中医中药业在欧洲各国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欧洲有中医师和针灸师12万人,患者应诊每年超过500万人次。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华商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开始涉足科技、教育、文化各界,开拓了金融、海运、贸易等行业。陈克威、陈克光兄弟开设的陈氏兄弟百货公司,为法国最大规模的亚洲食品及用品商场,年营业额达10亿法郎,进入了法国500强企业。英国的“荣业行”由原来的一间杂货铺发展成为集团企业,资产逾亿英镑。丹麦的“春卷大王”范岁久,建立了14条自动生产线,日产春卷50万只的冷冻食品厂,产品不仅满足丹麦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运销德国、荷兰、法国以及美国、新加坡、日本。这种多样性的企业格局,标志着欧洲华侨华人的资本经济活动跃上了新的台阶。

  欧洲华商的经营管理观念正在变化,逐步地实现现代化。老一代华商企业大都从夫妻、父子或兄弟起家,在管理上属于传统的家族型。随着企业的成长以及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华商逐步摆脱传统保守的经营方式,以重金聘请行家出任经理而不再囿于在家庭成员中物色人选;经常咨询法律顾问和会计师,了解、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注意汲取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学会动用传媒,树立华人企业的形象,搞好公关等。

  欧洲交通便利,商业资讯发达,欧洲的华商们加强了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随着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华商之间的华人商号、企业互通有无,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工商界建立联系。譬如,有的欧洲华商与港商合作投资餐馆业,有的则在无线电话制造业、半导体工业方面投资设厂。有的欧洲华商与台商合作,在德国、法国投资电脑装配等。欧洲华商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资本有限,大财团尚未出现,因此目前的这种合作仅仅是个开始。今后,随着欧洲与中国大陆、港澳台的经贸联系日益增多,这种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倾向会继续加强。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较短,华商经济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华商经济将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可以预测,在进一步积累资金的基础上,欧洲华商将不断地扩大经营规模,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实现从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化,并向国际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意大利华商努力融入当地社会

  意大利早期的中国移民,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法国辗转到意大利的华工和少量留学生。二战期间,中意为敌对国,华侨受到迫害逼迫离开。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意大利华人仅700余人。80年代以后,移居意大利的华人数量迅速增加,现在已有10多万人,主要聚居在罗马、米兰、佛罗伦萨、都灵、威尼斯等大城市。

  意大利由于“本土”人口不再增长,而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所以移民人口大幅增长。华人进入意大利的人口基数扩大,家庭团聚成为意大利华人移民人数增长的主要方式,并且增速在加快。此外,劳工申请、商务考察等也是华人赴意的渠道之一。随着中意两国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意大利成为新的留学热点,留意学生人数呈几何数增长。移居意大利的华人不仅没有成为意大利政府的负担,相反,华企、华商已经成为意大利华人主要聚集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意大利华人的传统行业是中餐业、皮革业和制衣业。近年来,意大利华商逐渐转向进出口贸易、中医药、房地产中介、百货批发零售等服务性行业,一批初具规模的经贸公司、咨询公司、超级市场、文化公司也已出现。

  米兰的保罗•萨比区是一处华人聚集的商业区,华商批发业户已经达到近600家。批发业的逐渐兴盛,由于行业特点的原因,出现了华商随意停车、占道装卸、仓储搬运时间较长等问题。2007年春节刚过,当地政府要求华商“有限制地”使用手推车装卸和运载货物,引发“手推车事件”。事件发生后,华商进行了集体抗议。“手推车事件”尚未平息,4月初,米兰市政府又在该地区安装了5台监控器实时监控犯罪,引起华人的不安。随后,米兰市市政官员表示,保罗•萨比地区华商经营批发业务严重影响了当地交通秩序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政府计划将该地区唐人街改为步行街,将当地批发商集体迁出。政府的这一决定引起了广大华商的不满。

  就在当地华人满腹怨言、冲突一触即发之时,4月12日,一名中国女侨民因停车问题与警察发生争执被殴打拘留,引发数百华人抗议,遭到当地警方用警棍驱赶,几名华人受伤住院。这一“四一二米兰冲突事件”,使整个华人社会和全世界为之震惊。

  冲突事件发生后,米兰市政府与华商代表进行了多次会谈,双方都表现出了非常合作的态度。特别是一批华人第二代年轻人,大多出生在意大利,有着很好的融合意识,起到了中介和桥梁作用,促成了双方的对话。米兰市政府宣布在米兰市黄金地段新国际会展中心附近,无偿提供近10万平方米的土地建造贸易批发中心,并承诺以最优惠的条件为保罗•萨比区华人批发商提供最佳的经营场地。至此,米兰华商与当地政府的争端得到了妥善解决。

  罗马现有华人企业600多家。“米兰冲突事件”后,4月17日,罗马市长亲自与罗马华商代表进行座谈,寻求与华商“和谐共处”的办法。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罗马市政府加大对华商比较集中街区的监管力度,同时也强化和细化政府服务内容,制定了具体可行、操作性强的“十六条行为规范”。5月11日,罗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与当地华商代表签署了“十六条行为规范”,其中8条是针对华商的,另8条是针对市政府的。针对华商的8条包括:中国移民要遵守意大利的各项法律法规;在店铺的招牌中不应只写中文,要添加相应的意大利文;遵守新的装货卸货时间表;与罗马卫生部门签订特别的合同,以改善社区的卫生状况;通过对意大利文化的学习,努力融入意大利社会;尽量避免产生一个只有单一民族的街区。针对罗马市政府的8条则包括:市政府将尽量帮助中国移民融入意大利社会;解决在罗马一些街区单一民族人过多聚集带来的问题;以商业、法律和文化融合为主题,组织对移民的意大利语课程;帮助移民了解意大利的法规法律,逐步将一些表格和法律法规翻译成中文等。

  第三,俄罗斯华商积极适应当地新法规

  俄罗斯政府于2006年11月出台“禁外商令”,从2007年4月起,外国人不得在市场经营零售(市场指的主要是露天市场,不包括超市或大型商场),但可以雇用俄罗斯居民。

  新法令还规定要严格实行外国劳动力配额制度,不再为外国人发放市场经营许可(售货员劳动大卡);在进口劳动力方面,将加强对配额的监控,只允许引进俄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劳动力;打击非法移民,对外国移民监控更加严厉;欢迎尊重俄罗斯法律和社会秩序,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专长和劳动技能的外国人。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俄罗斯经济低迷,对日用品等商品的需求很大,导致不少外国人通过正常和非正常渠道,参与俄罗斯的市场经营。在俄罗斯的外国商人,据统计有100多万,其中90%以上是华人。绝大多数华商在俄罗斯各地由集装箱组成的露天大市场里,从事批发或零售各种中国商品。

  据分析,俄罗斯政府实施禁止外商从事商品零售这项政策,除了为规范市场秩序外,也有为俄罗斯侨民安置就业的考虑。俄罗斯政府计划在2007年到2012年间,力争召回100万以上的俄罗斯侨民,并为他们安排工作。此项禁令的出台,也是发展俄罗斯本国轻工业的需要。2006年,俄罗斯政府确定把发展轻工业提高到战略高度。为此,加大了国内商品零售市场的治理力度,希望为本国轻工产品销售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条件。

  俄罗斯的“禁外商令”,从短期来看,对华商的负面影响很大,不同行业的华商受到了各不相同的影响。影响大的是在露天集装箱市场工作的华商,其中又以经营服装、鞋帽为主的零售业者最受冲击。各大市场纷纷上演“中国制造”大甩卖,不少华商选择回国另谋发展。中国对俄出口企业,尤其是服装、纺织等行业,多数是通过在俄华商代销方式出口到俄罗斯的。自2006年11月以来,华商在进货和过货时变得异常谨慎,福建、浙江、河北吉林等以对俄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随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品积压现象,内蒙古黑龙江省等地区对俄各口岸的出货量也急剧下降。

  在俄罗斯的中餐馆受到的影响还不明显,因为中餐馆的服务员多数是俄罗斯人。至于旅游和教育中介等行业,则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相反,“中国年”使前往俄罗斯旅游或留学的中国人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势头。不过,以前曾存在凭旅游签证或商务考察签证前去打工的现象,如今已经明显减少了。

  从2007年4月1日以来,俄罗斯警察对华商的检查,主要还是看证件是否合法、齐全,对违规行为基本还是采取罚款的方式处理。当然,俄罗斯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决心是坚决的,限制外国零售者的政策不会出现大的调整。

  在俄罗斯的华商,应当根据新的形势,转变经营思路。譬如,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希望继续在俄罗斯做生意的华商,最好的办法是尽快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在俄注册公司,以俄罗斯法人的身份办理相关的经商手续,尽可能雇用俄罗斯居民在商业场所经营。再譬如,华商应将零售改为批发,或者与俄罗斯人实行合伙经营等。另外,从禁令对轻工业的倾斜来看,中国公司也可以调整理念,考虑如何投资俄罗斯的轻工业。

  第四,东欧华商经营中国商品业务不断发展

  东欧华商最集中的国家是匈牙利,目前约有华侨华人2-3万,是东欧地区最大华人群体。罗马尼亚有华侨华人近万,也是华商比较集中的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等也有数量不等的华侨华人。

  欧洲的首家华人企业工业园在波兰科沙林市,是波兰华人企业阿来利克集团开办的。工业园于2004年9月正式成立,首期已开发5.2公顷土地。2005年落户工业园的自行车厂,年产能力为20万辆。2年多来,“阿来利克”牌自行车不仅在波兰市场占据了16%的份额,而且还远销德国、葡萄牙、芬兰、英国和瑞典等欧盟国家。工业园的另一家企业,是阿来利克集团与深圳一家公司合资的电视机厂。

  阿来利克集团成立于1992年,下设7家公司,分别从事家电、自行车、纺织品服装、房地产开发等行业。该集团首席执行官曾小辉说,他们是去年获得欧盟免征反倾销税待遇的唯一欧洲华人企业,是探索“走出去”战略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工业园希望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打入欧洲市场的一个跳板,目前正与国内多家企业洽谈,年底前将入驻一家大型合资家具厂。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在20世纪90年代初,两国华人总数接近10万。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四虎市场在10多年前闻名遐迩,曾是周围许多国家客商采购中国商品的主要场所。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东北郊由欧罗巴、尼罗等市场组成的批发中心,则被认为是东欧最大的中国服装、鞋帽和百货集散地。

  东欧华商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商家存在着偷税漏税等不合规范的经营情况,多年来一直是“黑一半白一半”地在经营。他们在市场上未办妥一些相关手续,在海关报关、货物进出、发票开具等环节都存在不规范的做法。最近几年,无论是四虎市场,还是欧罗巴、尼罗市场,当地税务、海关、警察等部门几乎天天光顾,接二连三地进行突击检查,封仓库查商店可说是成了“家常便饭”。

  随着近年来东欧各国陆续加入欧盟,越来越多的华商认为,在东欧经营了十几年,该是考虑放弃四虎、尼罗等这些环境“脏乱差”市场的时候了。早在几年前,一些积累了相当资金的东欧华商就开始走出四虎、尼罗市场,告别了服装、鞋帽、小百货,开始涉足家电产品,并在当地注册商标,通过在国内贴标生产的模式走品牌道路。有的华商还因地制宜,改变从国内进口为向国内出口,如一些罗马尼亚华商全力投入向中国出口喀尔巴阡山区的优质木材,还有的华商或自筹资金,或联手当地大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大型商厦等,用以改善中国商品的经销环境。

  总之,东欧华商要想继续发展,就需与时俱进,尽快走出目前这些不适应欧盟要求的不正规经营场所,改变多年养成的以价取胜、以量取胜和不正规的经营方式,进入当地的营销主渠道和正规的经营场所,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则进行操作。如果还是一味地沉湎于暂时的繁荣之中,那就会被当地不断规范的市场所淘汰。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华商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