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全文)(6)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1-16 09:23: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收藏
  六、亚洲华商在稳步发展

  亚洲华商,特别是东南亚华商,经过数十年奋斗,甚至几代人的积累,一直在稳步发展,实力是比较雄厚的。

  第一,华商为东南亚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在东南亚股票市场上,华人上市公司约占70%。东南亚各国的首富都是华商: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资产2006年达到76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20亿美元;泰国首富、有“世界三大饲料厂”之称的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总资产超过35亿美元;新加坡首富、丰隆集团主席郭令明,资产28亿美元;印尼首富、有“丁香烟大王”之称的蔡道行,资产26亿美元;菲律宾首富陈永栽,资产23亿美元。他们既热爱祖(籍)国,也热爱所在国人民,为当地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

  东南亚华商前来中国投资的重点是房地产、金融、零售业等,如上海“不夜城”的兴建,北京王府井街道的改造,洛阳工业中心和商业区的开发,都有东南亚华商参与投资,在汕头、广州、厦门、海南等地还出现了东南亚华资银行。东南亚华商的投资规模比较大,如泰国正大集团在四川省设立投资项目10多个,总投资8亿多元;菲律宾的亚洲世界集团在河南洛阳签订一系列开发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

  东南亚的10个国家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大亮点,东南亚华商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开始对话以来,经历了消除疑虑、对话伙伴、睦邻互信、战略伙伴等发展阶段,双方政治上互信明显增强,经贸上合作成效显著,其他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现在,中国是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贸易额达130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1%;2006年贸易额达1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2007年1至8月,双边贸易额达1279亿美元,同比增长27%,预计全年贸易额将达到1800-1900亿美元。截至2007年6月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总额已达454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人员往来超过700万人次。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平台。而始建于2003年12月,位于广西南宁的省级开发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则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和广西重点发展工业的区域。到2006年4月26日,新进园区企业达到85个,合同投资总额达50亿元以上,合同外资477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85万美元。印尼金锋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印尼工业园”,集团总裁林文光说:“因为拥有血缘、地缘和商缘的优势,华商可以成为投资中国最好的合作者,也可以成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最佳中介。”

  建立“工业园”,是东南亚华商在中国进行投资的一个形式。新加坡在苏州、无锡和沈阳建有“新加坡工业园”,在杭州建有“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在成都建有“成都高新区新加坡工业园”;马来西亚在江苏通州建有“江苏通州马来西亚工业园”,在宁波建有“马来西亚工业园”;菲律宾在河北石家庄建有“菲律宾晶牛工业园”。这些工业园的建立,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企业竞相追逐的投资热点,吸引着众多华商纷至沓来。

  第二,印尼颁布《新国籍法》有利华人生存与经营

  中国人移居印度尼西亚历史悠久。1965年,印尼有华侨华人350万。华商们在印尼经济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业务范围遍及工业、商业、金融、旅游及农林牧副渔等众多行业,显现出华商的耐力与生命力。从1965年起,很少有中国人移居印尼,但由于自然增殖,华侨华人人口仍持续增长,到1983年已超过600万,目前估计印尼华人已达到1300万左右。

  印尼前总统瓦希德、梅加瓦蒂与现任总统苏希洛均推行民主改革及经济开放,使华商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2001年1月,印尼政府宣布取消一些对华人的禁令。

  印尼政府在华人的国籍问题上,多年来反反复复,时松时紧,给华人带来诸多不便。2006年7月,印尼政府公布新的《国籍法》,取消旧法令中对华人的歧视性条款,规定“凡在印尼出生和未接受外国国籍的人均为印尼国民,所有种族和社群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新《国籍法》取消对华人的歧视,对中华文化也完全解禁。苏希洛总统今年在庆祝春节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目前在印尼国土上的所有公民一律平等,不再有所谓原住民与非原住民之分。当然,这一法令的落实还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是,新《国籍法》的公布实施,使得困扰印尼华人数十年的所谓必须持有国籍证明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印尼华人从此开始了不受政治歧视的新生活。印尼政府对华人政策的改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印尼华商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第三,日本华人70万,华商多数仍在创业阶段

  据有关报道,日本现有华人70多万。在日本长久居住的华人于2005年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加入日本国籍的华人也于2006年突破10万人大关。据日本法务省民事局公布,到2006年末,华人加入日本国籍的统计数字为101109人。日本的华侨华人以上海和江浙两省为多,来自福建、北京的也有不少。

  日本华侨华人经济多属中小规模,整体实力不强。行业主要有餐馆、娱乐、贸易、房地产、金融、旅游、食品杂货、软件开发、教育、医疗、文化、艺术等,其中餐馆业约有7000多家,从业人口占在日华侨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日本,也有少数华人财产达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如吴百福经营“日清食品”,以制造方便面起家,规模很大,几乎垄断了日本市场。

  据日本中华总商会的登记,华商在日本的企业共有226家,其中约有70家与贸易有关。从事自中国进口贸易的在日华商多是做物产、食品、服装类;从事日本往中国出口贸易的多在做废旧物资、电子零部件类等。过去在日华商多做原材料贸易,比如食品蔬菜、石材等,现在日本商家大都直接到中国联系,在日华商的生意比过去困难了。

  在日华商企业中,IT产业占20%以上,多达数百家。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真正有自己产品的却屈指可数。这些公司号称为软件企业,但90%以上并不生产、开发产品,只是倒来倒去而已。不过,以IT产业为代表的华商高技术企业呈现出不断走强趋势,有3家高技术企业已经上市,分别是在东证一部上市的SoftBrain、EPS和在创业板Jasdaq市场上市的SJ Holdings。这显示华人IT业的实力已被日本市场认可。

  2006年8月2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收购日本MSK公司,涉及金额达3亿美元(约合345亿日元),让中日企业界为之震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无锡尚德,在中国太阳能开发和利用领域处于领跑地位。无锡尚德收购日本MSK公司,跨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第一步,获得了开拓日本市场的宝贵机会。

  日本中华总商会颜安会长指出,日本华侨华人企业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个别企业的规模出现了令人惊异的快速扩张;2、华商认清了企业经营的本质不是跟风,不是模仿,而是应变、创新,追求个性;3、随着技术的变化,华人企业的财富来源和组织结构也发生着以智能为核心的新变化;4、思维模式多样化,就像一只逆时针行走的表,变换方向也同样可以达成目标。为此,在日华商热切希望企业能走出各自的家庭门户,在中华民族大概念和国际化大背景下,结成企业同盟军,形成大交融、大协作、大整合的局面,构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新的商业发展格局。

  2006年,以日本中华总商会为中心,日本华人社会全力筹办“中华年”和“华商会”活动。在日华商以2007年9月召开的“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为契机,首次尝试以“中华年”概念配合“华商会”品牌,组织了一系列大型交流活动,包括经济、文化、艺术、体育、学术、华人论坛、研讨会、展示会、世界华人评选等。这一声势浩大的“中华年”活动,促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使世界华商大会突破华人经济界的框架,吸引包括中国两岸三地、日本,乃至世界各地的华人与会,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与日本社会的大交流。

  第四,中韩贸易超常发展,华商商机大

  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韩国人70万,其中15万人是留学生,约50万人从事商务活动。目前常住韩国的华人只有1.7万人左右,韩国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没有唐人街的国度”。

  在历史上,韩国曾有大批华商。上世纪40年代,华商贸易活动频繁,控制了朝鲜半岛的杂货、绸缎和西服等行业,其商业活动占到整个朝鲜的70%。首尔小公洞一带更是华人店铺、餐厅鳞次栉比,一片繁荣兴旺景象。自1948年南北分设政府,特别是韩国政府成立之后,接连颁发排斥华商的禁令,包括“仓库封锁令”、“外币使用规模限制令”、“外国人拥有土地禁止法”、“外国人土地取得及其管理法”等,逼得华商退出一直处于控制地位的酒类和油类产业,只能经营一些小店铺维持生计。华商经济迅速萎缩,资金雄厚的华商纷纷迁往北美等地发展。70年代初,韩国原本有12万华人,但很快锐减至不到2万人。

  中韩建交之后,两国贸易超常规发展。200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0%;其中中国出口445.3亿美元,进口89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6.8%和16.9%。韓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根据韩国方面的统计,中国继续保持着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国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国的地位。2007年两国贸易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而韩国是中国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截至2007年11月底,韩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总额为342.6亿美元。截至2006年9月,中国对韩国的投资也达到了8.9亿美元。

  世界华商的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一个庞然经济体。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2005年10月9-12日,韩国中华总商会在首都首尔成功地举办了以“与华商共同成长,与世界共繁荣”为主题的“第八届世界华商大会”。韩国政府资助这次大会1000万美元,卢武铉总统亲自为大会揭幕并致词。李海瓒总理也以大会顾问身份致词,希望此次大会成为韩国和华商开始合作的标志,成为韩国人与海外华商团结一致、共同开辟东北亚和平繁荣新时代的开始。“第八届世界华商大会” 3天为韩国争取到8.3亿美元的直接投资,韩国企业获签出口合同价值达1.3亿美元。通过这些不俗的成绩,使韩国充分认识到了华商经济的实力。

  在韩国兴建“中国城”已成为韩国各界的共识。2006年7月13日,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公布了名为《振兴中国城方案》的报告,呼吁韩国政府采取措施,在首尔恢复和兴建“中国城”。方案描绘了“中国城”在韩国的美好前景,分析说“中国城”可能会产生近24万亿韩元(约合25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还能创造12万亿韩元(约合125亿美元)的附加价值及92万个就业机会。不仅如此,“中国城”的启动还可能引来国际华商资本的持续流入。

  报告认为,韩国没能像中国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那样利用华商资本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与韩国历届政府实行的歧视华侨政策有关。韩国政府迄今为止仍然存在的各种限制华侨经济活动的政策,成为“中国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通过“中国城”吸引中国游客和华商资本及创造就业机会,呼吁韩国政府改变相关制度,如简化在“中国城”聘用中国人的手续,改善在援助创业资金及金融交易方面的不便,承认华侨学校的学历,简化华侨企业家出入境的手续等等。

  随着中韩双边关系的升温,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席卷韩国,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产品在韩国日益受到欢迎。韩国华商的发展前景看好。据韩国报纸披露,韩国有多个城市如首尔、仁川、釜山、全州、群山、高阳一山等都在筹划兴建“中国城”项目。

  首尔附近的仁川市,曾经是韩国华人的聚集区,华人多不用说,唐人街也最发达。现在重建中国城,一建就是两座,一在市区善邻洞,另一在新辟的自由经济区。首尔的“一山中国城”,落成之后将是韩国规模最大的唐人街,有公园、商店街、医疗中心,还有清华大学分校。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华商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