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把握“一度效应”气象学家进入服装业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1-16 13:39:00  来源:服装时报 收藏

  小田是某知名品牌男装企业北京地区的总代理,今年入冬以来冬装销售的不容乐观,让他很闹心。在他的位于北京大红门地区的近200平方米的店里,尽管是北方寒冷“三九”期间的周末,前来买衣服的人仍然显得很稀少。“现在经销商拿货5折,零售8—9折,由于天气不太冷,卖得还是不行。”他告诉记者,“鉴于此,公司08年新款的春装也于一个月前就提前上市了。”

  在他看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天气状况已经越来越影响到服装的生产和上市节奏了。

  显然,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如何规避和有效利用天气变化的影响,已经成为亟需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天气预报员”进入时尚

  “在天气变化对服装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服装企业只有加强对气象信息的快速把握和反应能力,才能实现服装产业的‘敏捷制造’”,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说,“目前,在服装产业年产值达2000亿美元的美国,天气预报员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职业,气象学家开始进入时尚产业。”

  据了解,全美第二大零售商塔吉特(target)百货公司早在2004年就设立了气候小组,负责研究历史上的气候模式以及实时天气预报,向公司提议应该购买何种服装,以及何时投入市场。根据气候小组的建议,塔吉特公司销售冬季大衣的计划“已经明显改变”。

  美国服装公司丽资克莱本(LizClaiborne)也已经从哥伦比亚大学请到了一位气象学家,专门向设计师提供天气预测情况,以及制定最佳的向零售商发货时间。

  陈国强十分赞同国外企业的此种做法,认为“这是以产业合作和产业融合的方式,专业的服装生产者与专业的气象服务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指导生产,还将引导消费,把握市场,告诉消费者未来的生活方式如何。”

  气象投资堪比“保险”

  经济学界有“一度效应”的说法,也就是气温发生1℃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较大改变;气象经济学中也有一条“德尔菲气象定律”,即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元钱,有可能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而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得到不同的应用,经济回报率可能会更高。

  2000年,东北的一家男装企业向气象部门购买了全年的气象资料,针对各月的天气预测,在产供销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2000年的冬季来的相对较早,东北经历了50年来罕见的寒冬,旺季提前来临,天气也给该企业的冬装新品营销提供了良机。

  该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气象信息好比保险,也许购买后一年都相安无事,但也许一次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挽回或带来几十倍甚至上千倍的投入。”

  有关专家表示,在美国,目前1/7至1/8的商务都与气象有关。可以说谁掌握了气象信息,谁就能把握市场脉搏。据资料表明,美国目前已有300多家从事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服务的公司。

  陈国强认为,企业对气象信息给予更多关注,在国内将是一个大趋势。大部分传统服装企业关注天气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下去,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现在引申一点来说,气象信息价值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服装生产甚至产业升级的探索提供一种全新思维模式。

  国内服企做法滞后

  事实上,与国外对气象的关注程度相比,国内大部分服装企业的做法相对有些滞后。陈国强告诉记者:“国内采用如此做法的企业还是少之又少,有的要么‘夭折’,要么就根本没有意识去做。”

  记者在采访中印证了这一说法。当记者问起福建某男装企业的老总在此方面下一步将会有什么措施时,他说:“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至于具体怎么做,我们还没有考虑好。”这位老板的回答显然有些茫然。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对天气状况的把握不准,企业盲目生产,库存增加,资金压力增大,最后只能关门。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意想不到的“暖冬”让苏南地区服装企业生产的70%的羽绒服积压,企业倒掉一大批。“如果羽绒服企业能提前准确把握当年是个‘暖冬’,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完全可以避免由此带来的巨大损失。”陈国强说。

  长期预报是未来方向

  记者了解到,某种情况下并不是企业不主动与气象部门合作,而是花“冤枉钱”让企业望而却步。

  据了解,早在2004年就推出服装气象服务的北京市专业气象台的相关负责人称,尽管费用不高,这项工作仍然很难开展,原因在于服装企业需求的大多数是长期预报,而目前气象台提供的主要是短期服务,囿于保证不了长期预报的准确性,所以有的服装企业用了一次,感觉效果不好,就不再续订。“花了钱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致于向专业气象台进行购买气象资料的服装企业并不多。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陈国强表示,一方面,气象部门在保证短期预测准确性的前提下,应加快开发中长期的预测,这将是一个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国内的大型实力服装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开设专门的人员或部门来开展与专业化的气象服务公司或者机构合作,及时关注气象,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承担为行业服务的责任,保证服装企业与相关气象研究机构的联系畅通。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服装  气象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