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缝机市场发展空白 我国中小企业蕴藏商机
据了解,2006年印度是中国最大的缝制机械出口目的国,出口量为220780台整机,1534454公斤零件,出口创汇2亿美元,占行业出口创汇总额的15%。其中,绣花机出口17343台,同比增长63%,出口创汇1.57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出口创汇总额的78.5%。这主要是和印度服装加工的特点密切相关,有关人士预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对绣花机的需求量都会比较大。
另外,根据印度服装协会提供的最新信息,2006~2010年,印度服装产业在缝制机械引进方面将保持年增长23%的投资幅度,以确保服装行业实现更加快速完备的升级。据估计,到2110~2011年度约为200万台。印度服装协会还将会与政府继续交涉,希望将缝制机械的进口税率再下调5个百分点。如何开拓印度缝制机械市场印度的市场充满诱惑。据分析,印度很有可能成为紧随中国之后的世界服装生产大国。
业内人士称,印度客商选择进口中国缝制机械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缝制机械质优价廉。印度纺织服装业界认为,与印度本国相比,中国缝制机械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规模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与欧洲相比,中国缝制机械质量相当,但价格仅为欧洲缝制机械的二分之一左右,对于印度服装企业非常有吸引力。二是中国缝制机械的交货时间相对较短。中国缝制机械制造商的交货时间比印度经销商大约要短一半的周期。
银联信分析:
一、印度缝机市场空白 开发潜力巨大
印度调整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服装产业发展,也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集体开拓印度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纺织服装生产国,印度还拥有着13亿人口的强劲消费能力,加上国内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和迅速发展市场,巨大市场潜力,使其成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集体开拓国际市场的首选。
印度目前没有成规模的缝制机械制造行业,只有寥寥几家做零件的企业,所以,印度服装企业的装备主要是依赖进口。从十年前开始,印度纺织服装业已开始从德国、法国、瑞士进口机械,以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进口的纺织服装机械中主要是织布机和制衣机,主要用于大纺织服装厂设备更新。近几年,不少印度纺织服装厂选择从中国进口大量纺织服装机械。目前,印度有1/3的服装机械来自于中国。
二、我国缝机行业发展迅速
2006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约360亿元人民币,全年生产缝制机械1650万台,均比上一年有所增长。据中缝协、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缝机行业内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其中整机企业177家,零部件企业213家)的统计显示,2006年行业经济运行形势良好。从财务指标看,上述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8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9.9%;其中,整机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3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24.8%,零部件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5%;整机和零部件实现利税总额为27.9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19.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7.4%和15.2%。经统计,目前全行业利税总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达到了88家,这些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为182亿元人民币,占全行业的64%,行业优势企业的地位愈加明显,这些企业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经济运行态势,并进一步稳定自身的主导地位。
三、中小民营企业使行业经济运行空前活跃
在国际缝制机械产业大幅度转移的前提下,我国从事缝制机械制造的中小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飞跃、中捷、宝石、杰克、通宇等优秀民营企业成为了国内缝制机械行业的领头羊。2006年,上述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中,中小民营企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87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7.7%,占全行业产值的66%,其中产值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70余家;产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民营企业就有22家。
四、银行信贷策略
印度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缝制设备的需求,这对我国缝机出口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因此,银行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融资产品,为缝机出口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议银行:
1、细分市场,确定重点客户。在我国生产的缝制机械产品中,多功能家用机、特种机、带电控装置缝纫机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数量大幅上升,机电一体化不断创新,而一些低附加值、低效益的产品则逐渐退市,产品结构在市场的催动下逐渐发生调整,并进一步得到优化。因此应重点关注上述产品生产企业的信贷投放。
2、关注产业政策调整,防范风险。缝机出口企业受贸易政策影响较大,尤其是中小企业,其命运与外部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因此,银行应关注行业调整对企业的影响因素,重点测算退税率下调对此类客户的利润影响。对行业中毛利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综合实力不强、抗汇率、税率风险能力较差的授信客户,应积极主动地做好减持退出工作;对部分毛利率和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具有一定国际议价能力的客户,也应对其授信设法加固债权,及时防范和化解授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