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印象----下一个家纺重地
在传统经济理论看来,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往往需要依托和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但浙江台州的家纺经济却没有印证这一理论。在一无絮片资源、二无面料基地的情况下,台州家纺业的发展却是一日千里。前不久,记者带着疑惑两度深入台州观察这种“零资源经济”现象。
台州家纺品牌全面开花
如果不是亲临现场,记者很难相信在业内几乎没有名气的温尔思家纺,竟然斥巨资聘请温碧霞做代言;另外一个陌生的品牌情定法拉投资5000万元在台州滨海工业城建设大型生产基地。
台州家纺,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宣扬,给人的却是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台州市总商会会长王云友说:“台州家纺产业的发展和台州人的性格十分相符。台州人把硬气、灵气、不张扬、勇于创新的精神渗透到了台州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台州正逐步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典型。”
王云友进一步解释说,台州人传承了山海文化激荡出的硬气、灵气、锐气和志气。台州人每到一处,就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活力。
温尔思、情定法拉并非是台州品牌崛起的个例,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台州家纺品牌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台州欧雅家纺公司、台州邦辉家纺厂、台州世品旅游家纺公司、台州升贸家纺制品公司、台州锦凤兰家纺公司等公司。
台州家纺在打造床品集群优势的同时,已经开始注重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台州市草之语席业公司、台州路桥威瑞工贸公司、台州快眠宝科技寝具公司等一批草席企业迅速成长,弥补了台州家纺产业在夏季家纺产品上的缺憾。
王云友在分析台州这种“零资源经济”现象时用了一个形象比喻:台州商人有一股“青藤精神”。所谓“青藤精神”,即适应性极强,生长迅速,不畏恶劣环境,哪怕是在山石缝中、峡谷的崖壁上,都能够桀骜地生长。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青藤精神”,再加上台州市政府的一系列扶商、安商的措施,台州的“零资源经济”才从真正意义上成长起来。
如今,不善张扬的台州家纺集群甚至已经出现了品牌竞争的热闹景象:2006年9月,台州瑞阁家纺有限公司与台州市澳琦寝饰用品有限公司因著作权纠纷一案达成谅解,双方承诺,在市场竞争中,要为台州家纺企业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的榜样。
当不具备资源优势时
“台州要在一无絮片资源、二无面料基地的前提下发展家纺产业,必须避开资源的劣势,拉长自己的‘短腿’,巧妙发展‘零资源经济’模式。”王云友这样分析台州家纺的处境。
其实,“零资源经济”的概念并非台州人首创,在嘉兴,这种经济局面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形成。没有牛羊成群,嘉兴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皮革和羊毛衫生产基地;没有森林,嘉兴却成为全国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没有棉花和化纤资源,嘉兴却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服装生产基地……
一种经济现象的形成,往往是各种要素的综合和聚集。当这些要素在某一时段、某一区域形成最佳“节点”,构筑起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就会产生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台州“零资源经济”现象就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生产力的聚集有两种模式:一是资源导向性聚集,二是市场导向性聚集。台州的“零资源经济”现象主要是靠市场的导向性生成的。据了解,台州市交通运输十分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使得各类资源性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
20世纪90年代初,江浙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家纺产品产生了巨大需求,催生了台州家纺产业经济。
市场是一种硬性环境,配套的软性政策是台州家纺迅速崛起的关键。2007年台州市政府有两大任务:推进“一带”建设,实施“四个一百”。“一带”即加快推进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四个一百”即加快实施100个以上重点建设项目、100个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00个重点外资项目、100个以上新兴产业项目。2007年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工业性投入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亿美元,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超百亿美元。在台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家纺产业功不可没。
台州家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市场对资源的巨大调节作用。如何充分发挥集群地区的资源优势,如何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成为产业集群地区面对的首要课题。
如今,台州市家纺产业正在放手大胆地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章,把家纺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