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世界鞋都灰霾重重 赣州如何承接鞋业转移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1-21 09:44:51  来源:赣州晚报 收藏

  去年12月12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赣州调研时说:“希望赣州要在充分发挥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大力承接发达地区和海外产业转移,全面提升开放水平上有更大作为。”今年1月6日,在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晓明提出:“赣州要集中精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把赣州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承接港澳台产业转移首选地。”“承接首选地”的提出,对赣州的发展将具有怎样的意义?赣州又将怎样去迎接这一批产业转移大军?本报今日刊出4位市政协委员访谈,期望能对读者有所启示。

  世界上每生产十双新鞋,就有一双是“世界鞋都”——东莞制造的。但现在,“世界鞋都”的上空却灰霾重重。据报道,东莞约有1000多家鞋厂,50%以上的鞋厂到内地省份或者国外投资办鞋厂。而整个广东有五六千家鞋厂,2007年前三个季度已有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另谋发展。不仅如此,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去,还是留?去,又该到哪里去?赣州在这场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又将承担怎样的一个角色?

  亚洲鞋业协会主席、华坚集团总裁兼董事长张华荣:可以简单回顾一下全球产业转移历史进程,制鞋、玩具、电子、服装手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又称候鸟产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大批产业从美国转移到日本、朝鲜和南韩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往韩国、菲律宾、中国的台湾等地转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城市开始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受劳动力成本、硬件投资、产业技术提升等因素制约,目前沿海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考虑向江西、湖南广西安徽四川等内陆地区转移。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不转移不行,但转移到什么地方仍存在许多困惑。企业家的目标总体是相同的,即以追求效益为最终选择,哪里的商务成本低,哪里的发展环境好,他们就转移到哪里。

  赣州政府副秘书长、市十大体系办主任王根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沿海地区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步伐加快,另一方面因财务成本明显上升,向内地拓展发展空间是必然选择。此外,去年8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下文,明确对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型企业作出很多限制,这也导致珠三角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承接产业转移,对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至少有四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优势。二是能加速沿海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向赣州集结,促进赣州经济运行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三是有利于显著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四是有利于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在发展环境、配套服务、政策优惠、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差距。

  赣州市口岸办主任王兵: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8年经济工作提出两个防止,即防止经济增长过快转化为过热,防止结构性价格上涨演变成明显的通货膨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预见,国家对投资、土地等资源的控制将更为严格。在这种形势下,赣州提出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是非常迫切的,是形势所逼形势所需。我感觉如果这个战略能够付诸实施,对加快赣州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弥补国家投入的不足、调整赣州的经济结构将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邓海鹰:这对于赣州来说应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产业转移的众多项目中如何去选择好的项目、拉动力强的项目,适合赣州发展的项目,可能是一个关键。

  这个机会对我市工业园区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总量,提升园区发展的层次水平,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岭之要冲、闽粤之咽喉”,赣州从唐代起就是内地通往东南沿海的主要通道,至宋代,赣州以“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成为中国的36大名城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起伏跌宕,赣州有过鼎盛,也曾有过萧条,但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旋律。时至今日,随着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立体化大交通格局的形成,昔日“水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又逐步在赣州显现。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大潮中,赣州又可以拿什么来留住产业大军的脚步?

  张华荣:我是过来人也是见证人,我认为赣州的优势第一是地利,交通比几个邻省都要方便。第二是气候,赣州是个宜居城市,能留住很多投资者。第三是民风,赣州不仅劳动力数量多,而且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也相当高。第四是投资成本,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落实得很好。第五是文化,赣州有一种和谐的发展经济的政治文化,对企业、企业家很理解也很支持,华坚在不到4年时间在赣州投资近6000万美元,也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

  王兵:赣州作为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前沿阵地有许多优势。第一,国家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实行的是差别政策,一些东部沿海城市的限制类产品,在中部地区仍可以发展。第二,“十大体系”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就口岸服务体系来说,经过3年多的努力,口岸机构,口岸服务等都已日趋完善,赣州和沿海口岸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进出口货物的综合运输成本明显降低,口岸通关的大环境已经初步与沿海地区对接,为承接产业转移打好了基础。2007年我们又推出了赣州到深圳的铁海联运,使赣州的两个出海通道都有了铁海联运通道。这使得货物运输成本比原来的公路运输降低了近30%,在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情况下,铁海联运却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价格,对外商有很大的吸引力。

  王根泉:2004年市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了要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作出建立和完善“十大体系”为重点的体制机制的战略决策,4年多来,各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软件方面,如2007年被授予承接加工贸易技术转移9个重点城市之一,被评为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等,在硬环境方面,如出口加工区,创新基地,新机场建设等。同时,我市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已初步形成,经济发展摆脱了长期以来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局面,应该说,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对接平台,赣州已经基本搭建好。

  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的,沿海地区大量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对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城市依然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在商务部正式实施的“万商西进”工程中,已明确要在3年内引导10000家沿海企业向中国内陆地区转移,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赣州有自己的优势,但竞争依然是激烈的,赣州在这个过程中又该如何扬长避短,彰显特色,将“承接首选地”的概念深入到投资者的心里?

  张华荣:这次产业梯度转移很多省市都在竞争,赣州有自己的优势,但仍有改善的空间,第一,亲商、爱商、护商氛围,比如广东见面时爱说恭喜发财,这句话不是妒忌,而是恭喜,体现的正是一种亲商的气氛;第二,法制环境,现代企业不管大小,在法制上应该公正平等,这对企业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保护。第三,治安环境,企业家大多是有钱人,会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全。第四,自然环境,比如高规格的接待场所仍稍嫌不足。

  第五,交通环境,比如增开一些航班,可以大大方便外商;第六,劳动力资源,要加大培训,因为这些产业工人将来会逐步成为企业的骨干,对企业在赣州做强做大很重要。

  王兵:今年1月4日,蔡晓明市长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上就说了2008年要在“两港”、“两路”、“两线“和“一个中心”上来推进工作。“两港”对口岸服务来说尤为突出,在无水港建设中,我觉得这几点要努力推进,首先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我市目前已有了铁路口岸作业区,公路口岸作业区,下一步要在瑞金、龙南把口岸作业区配套丰富起来,形成南北东西相呼应的大通关格局。第二是做大铁海联运,发挥铁海联运在进出口货物出海通道上的作用,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与深圳、厦门等沿海城市进一步合作。第三是通关服务中心的组建,可参照行政服务中心的做法,使通关各个环节能够一次性办理,最大限度减轻企业的商务成本。在航空港建设上,可考虑尽早开通赣州到香港航线,一旦这个空中桥梁搭建起来,我们和港澳的距离会很近,同时依托新的机场,使赣州能在4至6小时内通达全国50多个城市,这个目标一旦实现,赣州经济将会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

  王根泉:首先仍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在体制机制方面建立和沿海地区的无缝对接,要密切跟踪国家的政策动向、充分吸收借鉴沿海地区的好经验,丰富“十大体系”建设内容。第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公共服务上实现无缝对接,下一步重点要破解效益、项目、动力资金、用工、用地从哪里来的障碍。第三,要在加快物质载体建设上实现无缝对接,包括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餐饮业、接待业、文化娱乐业等服务业。

  邓海鹰: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角度看,我认为首先要继续推行大开放政策,围绕市里确定的四大产业集群和六大主导产业招商,下大力气攻大项目、行业龙头项目,迅速做大园区总量。第二要密切关注新政策对珠三角、闽三角地区的影响,全面掌握内迁企业的动向,在此基础上做好承接规划。第三要优化环境,加快与珠三角互融互通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生态等区域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要完善配套延伸服务,做到园区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结合,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在周边适当配套发展诸如房地产、商贸、保险、餐饮以及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发展的后劲。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