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服装,想说爱你不容易
宁海新闻网讯(记者叶子)快过春节了,节前给自己买几套新衣成了不少年轻人逛街的理由,于是一些挂着“外贸服装”、“出口转内销”等醒目招牌的店铺又成了他们的首选“战场”。
在兴宁路一家销售外贸服装的小店里,记者拿起一件标着外国文字标识的外套问:“这件衣服是外贸货吗?”“是”,售货员毫不犹豫地回答。“怎么没有中文标志?”“有中文还是外贸货吗?”售货员显然认为记者很外行、老土,有点不客气地回答。而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不管什么服装,只要在中国境内销售,就必须注有中文标识。即使出口转内销的服装也必须有中文标识。如果服装仅仅挂有外文标识,没有相关中文说明,那么这个服装品牌肯定是假冒的。
记者随后对店里的“外贸服装”进行仔细观察,这里好多衣服无论从外观上看还是从衣内的标签看都显得很旧,而且标识混乱,有的服装虽有外文标签,但却没有标明服装品牌、面料、规格、洗涤说明等。
记者在另外一家外贸服装店碰见一位正在选购衣服的高中生,谈及为何喜欢外贸货,“外贸货价格便宜款式新颖,而且又是名牌。”这位自称经常到外贸店“淘”货的高中生很自豪地说。而经常到外贸店里淘宝的王小姐也告诉记者,外贸服装多以休闲为主,做工比较精细,而且面料几乎都是100%纯棉或纯麻,穿起来随意、舒服,她指着身上穿的毛衣、鞋子说,“都是外贸货”。
大家喜欢外贸服装,但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外贸服装?采访中,许多人对这个问题都表示不是很清楚。其实外贸服装最早叫出口转内销货,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是指国内服装生产厂家根据国外来料、来样或国外来样、国内选料进行加工,在完成订单后剩余的那部分产品,包括从面料、规格、花色上看不出大毛病的残次品,多余或节省下来的布料私自加工的及国外退货但无残次的“出口转内销”服装,也有一些是检验不合格退下来的服装。
据了解,生产厂家为防止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件额不足,生产时,往往会比客户要求的数量多出几件。但外商对加工的服装数量和面料管理都非常严格,加工服装数量多出订单商标的数量基本控制在3%—10%之间,即100件衣服最多多加工10件。因此,一般相同的款式只有三五件甚至一两件“残次品”,而且一般没什么大的质量问题。由于真正外贸服装的货源非常具有局限性,导致很多店铺单纯依靠传统的外贸服装根本支撑不了店面,有些商家为了维持生意,有时就会卖些仿制品。而仿造品的做工和面料根本无法同真正的外贸品相媲美。所以,经常逛外贸店的消费者还得擦亮双眼,以免用真品的价钱买到仿制品。
- 汇率再创新高 外贸服装企业利润再遭挤压 (11-01 10:44)
- 温州外贸服装 美国公共贸易展示平台开业 (08-28 09:40)
- 买“外贸服装”须提防“洋垃圾” 慎选仅此一件 (05-16 09:29)
- 外贸服装九成仿冒 进价不到正品一折 真假怎么辨? (04-25 08:51)
- “外贸原单”服装铺天盖地 大多名不副实 (04-09 10:02)
- 业内称所谓外贸原单服装多为仿冒 尾单也很少 (04-03 08:59)
- 服装加工企业应从OEM(制造)向ODM(设计+制造)转型 (03-01 13:56)
- 外贸服装业的内贸电商梦 (02-28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