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从紧政策悄然发力
央行1月16日宣布,自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到15%,再创我国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新高。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央行今年将动用多种调控手段,共同奏响今年“从紧”货币政策的主旋律。而坊间已传出的四大银行的今年新增信贷额度更说明了这一点。
额度比较“靠谱”?
日前,有消息称,央行已核定四大国有银行今年的新增信贷额度。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2008年新增信贷额度分别为3650亿元、3500亿元和3100亿元,与2007年基本持平;中国银行则为2600亿元,同比下降200亿元。四大行中只有中行信贷额度被下调,据称这是跟该行去年信贷增速超标较多有关。
对于这组数据,省内金融机构人士称,虽不能考证其真实性,但是,从各种数据分析,以及此前传出的“增量不变、增幅下降”的市场传言分析,还是比较“靠谱”的。河北省工行信贷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也是从网上得知了上述具体额度,但是工行总行尚未给各省级分行划分具体的信贷额度,总额也未公布。不过,他们在信贷审批过程中已经非常严格执行、贯彻“紧缩”的精神了。
中行信贷额度下调,也成为了业内议论的焦点,他们认为,这是央行传达出的对商业银行一种惩罚性调控的信号。有分析人士称,中国银行2007年信贷增长达到了15%的水平,远超预定目标,这正是其2008年新增信贷目标被央行核定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新增信贷额度下降对中国银行2008年业绩的“影响并不大”。据对银行贷款和盈利增长弹性系数的研究,中国银行贷款总额变化1个百分点,将会影响利润1.0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只要将息差提高6个基点,就可以弥补200亿元的信贷额度规模下降带来的影响。
分季监管严控超标
来自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量为3.63万亿元。银行人士透露,今年从紧的信贷调控思路已经基本明确。而且,为改变商业银行“上半年猛冲贷款,下半年难刹车,最终造成贷款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局面,央行将按总量控制、分季管理的原则,把握商业银行贷款节奏。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将控制在去年3.63万亿元左右的水平,商业银行按年分季编制上报信贷计划。央行将通过信贷规划编制和信贷进度指导,对各金融机构贷款进行分季管理、分季审核与发放。超出限额的银行将面临严厉的“窗口指导”,其中包括定向央票等惩罚手段。
消息灵通人士表示,今年监管层将首次按季度调控信贷增幅,四个季度将依次按照35%、30%、25%、10%的比例投放全年的信贷额度。而此前信贷调控均是按年度考核。
信贷向优质企业倾斜
如果以新增贷款规模的绝对数与去年相比,额度是下降的。“按照目前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个增幅计划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贷款额度有限,各商业银行将按照央行提出的“充分发挥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政策执行。“银行的资金会向一些优质企业、优势行业集中。这是从商业角度来说不可避免的。”省内一位国有银行行长指出,银行会对贷款企业的资质审核更严格,信贷审查更审慎。对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银行仍旧会大力支持。在公司贷款方面,有银行提出了“绿色信贷”概念,其贷款政策将向环保企业倾斜,而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则严控,比如小火电就坚决不贷。这位行长称,今年总行要求将基本回收“两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而鼓励进入节能减排信贷领域。
地方加大“公关”
在货币政策十余年来首度转为“从紧”之后,一向主要依赖银行信贷发展本地经济的地方职能部门,正在产生不小的“焦虑”。年关岁末,他们开始频频对那些手握信贷指标的银行进行大力公关。与银行的资金可以做到主动控制不同,企业的信贷需求则相对刚性,一些新增的项目也使资金缺口更加扩大。
一国有银行资深分析人士指出,进入2008年近一个月的时间,可以看出央行“货币紧缩”一波紧似一波的决心;不过他也认为,控制信贷增量并不是简单的依靠控制银行放贷就能解决问题,在信贷需求旺盛没有根本改变之前,控制银行放贷是治标不治本。“现在行政化的调控手段尚未最终量化,必然引发出于利益实体的各方力量的多轮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