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时期纺织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与信息服务节点
纺织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经济形式,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专业市场是生产与营销的另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也是生产与市场的结合。《纺织服装周刊》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会刊,是协会为广大企业、为行业、为产业集群、为专业市场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改版以来,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如何找准节点,使会刊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为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服务是协会为行业服务的重要课题。1月13日,本刊与来自协会、政府、集群地区、专业市场、企业的代表在江苏常熟召开座谈会,倾听集群和市场对刊物建设的意见和内容的要求,共同探讨在宣传方面合作的途径,以期使《纺织服装周刊》在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让会刊成为联系全行业的纽带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
纺织行业的媒体,尤其是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会刊《纺织服装周刊》,如何真正起到推动行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对产业集群、市场、行业和政府发挥平台互动的作用;同时如何利用信息、新闻,创建一个技术、经验传递的平台,来推动行业发展, 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为行业服务的重要方面。目前,我们的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相当多的企业是被别人牵着走的,比如跟着采购商、小批发商走,他们既没有市场的预测能力,也没有技术、管理、开发能力,甚至缺少流动资金。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一旦遇到市场变化,企业就有可能关门。他们缺少的是信息和引导。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缺乏信息,但缺乏准确的信息。比如在网络大世界里,我们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自我加工、自我分析出有用信息,而且对趋势的把握也有可能被错综复杂的信息所误导。而当前很多企业是不可能看到整体产业链的状况,以及上游的变化何时能影响中下游,市场的变化用多长时间可以反馈到某个企业、某个集群,是否面临新的风险,还是有了新的机遇?很多企业是很难从全局、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
而在这种情况下,杂志、报纸作为信息产业的产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纺织服装周刊》作为协会会刊,就是致力于从大政方针入手,准确把握行业行情,科学判断国内外趋势,经过信息加工得出的最后判断,这对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报刊就是要解决企业、产业集群、市场最感到困惑的问题。企业在对前途感到迷茫的时候,最需要从报纸上看到方向,这个方向不是某位专家所说的,也不是协会某个领导所说,而是某个地方是怎么做的,它从中得到了什么经验,这是大家参与的结果。因此,《纺织服装周刊》区别于中央、省市的媒体,以及行业其他媒体,它有更多的实际性服务内容,比如不断加大的科技普及的内容、管理的内容,而不仅仅提供新闻服务。
从纱线到化纤原料、坯布、面料,直到服装、家用纺织品,还有产业用纺织品,这些上下游的市场指数到底怎么样,我们需要让上下游的企业都能及时得到市场信息。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内部,纺织工程学会负责管技术,纺织信息中心负责产品开发,中纺网络负责信息化建设,检测中心负责产品质量检测,这些部门都通过会刊不断地向市场来传递现在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产品开发如何,有那些新的流行趋势,用什么技术与手段生产出流行的品种。因此我们所给予的信息是直接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为生产力的生产要素服务的,为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服务的。
面对国内外出现的新机遇和挑战,《纺织服装周刊》应该成为联系全行业、为不同层面的企业、地区、产业集群做好服务的纽带,为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产业升级,加快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做出贡献。
媒体要反映产业发展的新问题
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
在过去的一年,江苏纺织业在机遇与挑战中迈进和发展。据统计预测,去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将超过7000亿元,增长18%以上,利润将超过240亿元,增长17%,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40亿美元,增长16%以上。这些业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行业媒体也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新的一年里,机遇和挑战仍旧共存。当前面临的宏观环境概括起来有三个过大:投资规模过大,贷款规模过大,贸易顺差过大。针对这三个过大,宏观政策将继续趋紧,包括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信贷政策、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以及进出口环境都将对我们行业发展产生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加快发展是我们业内应讨论的问题。
《纺织服装周刊》作为业内权威性的刊物,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思路,也给我们代来了很多智慧,传递了行业非常多的先进经验,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刊物在带给我们及时、有效信息的同时,如何使刊物和行业各方面更加紧密结合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尤其是与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合作是一个新课题。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是中国纺织业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尤其在江苏,集群经济对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没有产业集群,我们的产业基础就显得非常薄弱,如何使产业集群更加健康发展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如何正确反映产业集群现状、发展,研究它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专业市场也是同样,在过去老的体制下,产业和市场是分割的,市场归在流通版块里,事实上它是我们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江苏,产业和市场互动非常明显,市场发展到今天,专业化更加明朗,跟产业依存关系更加紧密。市场如何更加健康地发展,如何更加合理地布局,如何能使业态更加符合现代产业的进程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些也应该是我们的媒体关注的重要方面,《纺织服装周刊》在宣传我们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同时,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也可以借助媒体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通过交流,不断提高,使行业工作跟上新形势的发展的需要。
加大对集群和市场的服务力度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夏令敏
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纺织业继续稳步发展,行业总产值、出口额、利润等指标又创历史新高。其中,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作为中国纺织业发展的新现象,在新的一年里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鉴于中国纺织工业市场化程度高,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如何加以应对,已经成为行业思考的问题。加强信息服务,开展广泛的市场分析、趋势预测,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引导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粗放经营和盲目竞争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纺织服装周刊》今年全新改版正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对行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改版后的刊物服务宗旨没有变,仍旧是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行业。重点加大对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服务力度。在努力构建覆盖全行业、为产业服务的信息平台的同时,也将成为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以及行业大中小企业服务的窗口。通过刊物的宣传,树立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新形象,促进科技和品牌贡献率的提升,进而促进产业升级。
《纺织服装周刊》将在各地主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地区建立通讯员(信息员)队伍;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改进服务;把刊物发行到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刊物与中国纺织产业网联盟相互对接,形成立体化宣传结构;加强对科技研发、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
媒体应多关注地方市场
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惠良
常熟轻纺市场以中国服装城为核心,聚集了35个专业市场,2.5万多经营户,6万多经营人员。2006年市场经营额达300多亿元,位于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榜首。专业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场所,是我国纺织产业提高竞争力,提升产业水平必须要抓好的环节。它是产业资本化,产业社会化的必然的环节。专业市场不仅提供了消费平台,还提供了物产、物流、物业等各种配套服务,符合纺织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市场效率,提升品牌竞争力,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最终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纺织产业的要求。下一步常熟服装城将在完善自身服务体系,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通过轻纺城升级换代,实现向新一代专业市场规模化、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互支持加强合作
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
纺织是绍兴县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多年来绍兴县被誉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纺织业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中国轻纺城市场为中心、约25公里为半径的纺织产业集群区,是国内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之一。覆盖了从上游的PTA、聚酯、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向纺织机械、绣花等产业延伸。2006年全县纺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近千亿元,自营出口40亿美元。
今天的中国轻纺城市场体系,已形成纺织面料、家纺产品、轻纺原料、纺织机械、服装服饰和辅料等为主体的大型纺织专业市场集群。并初步实现市场规模集群化、市场配套现代化、交易方式多样化、经营模式国际化的经营格局。2006年整个市场群成交额达到500亿元。
多年来,《纺织服装周刊》始终对绍兴县纺织产业的发展给予重点关注,对绍兴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典型企业、远景规划等方面给予了准确及时的报道,特别是对每年一度的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更是给予极大关注。这些宣传有力地提升了绍兴纺织产业的区域形象和品牌形象、对地方政府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刊物也为政府与企业提供了大量政策、产经和市场行情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目前《纺织服装周刊》已经在绍兴县建立了常设机构,有专人与我们进行信息对接,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与《纺织服装周刊》加强合作,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传递产业与市场信息,宣传品牌,借助媒体推动绍兴打造“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的进程。同时我们也将会一如既往地给予纺织服装周刊大力支持,扩大这份刊物在绍兴的发行与影响,通过这一平台,让世界了解绍兴,让绍兴走向世界。
担负为行业服务重任
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主任 沈顺年
海宁经编产业园多年来与《纺织服装周刊》有着很好的合作,因为这本刊物能够及时传达政府和协会的声音,反映行业发展的宏观形势,分析和预测市场前景,是政府部门、产业协会与地方企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也是企业了解行业信息、洞察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
海宁经编产业园2006年被列为浙江省省级开发区,目前,园区是中国最大的经编制造业基地之一,已有经编及相关企业200多家,各类经编及相关设备800多台(套),形成了原料、织造、后整理和服装产业链。2006年,经编业实现工业产值75亿元,经编产业用布占全国总生产量的70%以上,经编业已成为海宁的支柱产业。
我们十分重视企业的信息指导工作。近年来,园区将打造区域品牌作为一项推广园区、企业与经编产品的重点内容来抓。一是加强信息交流。先后创办了《园区信息》、《中国经编》和《经编视界》等刊物,通过这些刊物与外界交流信息,让外界更深入地了解经编园区。产业园信息服务中心先后建成“中国经编信息网”、“中国经编产品网”、“中国产业用布网”和“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网”四大网站。园区内大部分企业已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实现了内部数据的共享和信息传输。
当然,我们希望改版后的《纺织服装周刊》,继续担负起为行业服务的重任。在内容上,应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媒体的合作,为读者提供国际先进技术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信息;同时,加强对纺织相关领域的报道,促进产业链对接,让读者通过这一媒体能了解从原料到流通领域的创新成就、技术进步、产品开发等,以进一步促进纺织产业的进步与升级。
媒体的作用不可或缺
苏州万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洪清淼:
《纺织服装周刊》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行业信息的窗口,是纺织服装行业覆盖全,内容深刻,质量水平高,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媒体。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提供了迅速、准确、专业的报道。同时还发布了纺织各行业的市场分析,技术动态,流行趋势和宏观经济动向等信息,是广大纺织服装企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媒体。
随着纺织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新营销渠道也不断出现,企业品牌意识开始觉醒,新一代专业市场经营方式在寻找新的定位,注重提供差异性服务,从而突出自身特色已经成为市场寻求升级的关键。同时,纺织服装产品流通多样化、个性化消费也推动了经营模式的多元化。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理念。挖掘新的经营渠道,推广新的经营模式和借鉴成功经验,都需要借助媒体宣传的力量,才能使企业和专业市场不断自我更新,不断学习和进步。媒体在专业市场升级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万豪将和广大同仁一起,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的指导下,进一步借助《纺织服装周刊》这一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为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日中媒体合作促进两国纺织业发展
日本大纤维株式会社董事高桥要
大纤株式会社从1950年起开始发行纺织业界专业日报《纤维NEWS》,到如今已有57载。2007年10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批准认可,我处在上海开设了支局。《纤维NEWS》专门空出最后一版作为中国纺织信息的版面,把有益的中国纺织产业信息介绍到日本。另一方面,我们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刊物《纺织服装周刊》合作,帮助编辑策划其在每月最后一个周一发行的特刊《日本纤维信息》。
我社的基本方针就是用日语将中国的信息介绍给日本的纺织业,用中文把日本的信息介绍给中国的纺织业,通过信息的双向提供,为两国纺织业,包括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近年来,在日本纺织服装市场趋于饱和状态的背景下,中国则呈现出了巨大的成长空间。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导致劳动力价格的上扬。仅以廉价劳动力为目的来到中国发展的日本企业越来越举步维艰。然而,劳动力价格的上扬表明大众购买力的增强,中国国内开始有了高级产品的销售条件及市场。从这个方面入手,对于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来说也感觉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另一方面,许多中国企业已经不满足对日本市场的OEM生产,以自创品牌或者收购日本品牌的方式进入日本市场的时机已然来临。如此,日中两国纺织产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展望今后的变化,不得不着重指出的是日本的环境保护和环保节能技术。作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措施,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的实施是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日本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公害问题以及石油危机,从此开始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其相关技术也是世界一流的。在纺织产业领域,也面临着诸多课题:削减工厂的生产消耗、研究废水排放对策、进行废料回收等。以往日中两国在纺织产业合作上的关键词是“中国的劳动力”,我想今后这个关键词会变成“日本的环保、节能技术”。
作为纺织行业的专业媒体,我们的职能也将显得愈发重要。如果只是一门心思报道自己国家内部发生的问题,读者是不会满足的。通过与外国媒体的合作,从宏观、微观的角度以及双方的视点出发向各自的读者介绍有益的、具有建设性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不能一味注重介绍业界信息,更应该发挥业界组织者的职能,引导业界向一个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大纤株式会社非常荣幸地能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会刊《纺织服装周刊》这一信誉高且优秀的伙伴合作。我真诚地希望彼此的合作将不仅局限于《日本纤维信息》等出版物上的合作,非常期待扩大双方在网站、举办研讨会等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两国纺织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