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2007中国服装国内市场纪事(四)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1-24 09:39:39  来源:《服装界》 收藏

  视点四:再入中国

  “平民时尚”取齐中国   

  2007年4月20日,德国时装零售品牌C&A在中国的首家专卖店在上海浦东正大广场开张。随后,其在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及其他地区的三家店铺也相继开张。   

  公司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的加入以及国内零售商的不断成熟,中国时装零售业市场迅速发展。“在中国首家专卖店的开幕揭开了我们进军这一市场的序幕”。而之后,C&A开始了进入北京市场的探索。

  在中国,C&A的品牌定位是“时尚你选择”。C&A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包括Yessica女装、Angelo Litrico男装、Clock house青年装、Palomino童装、Baby Club婴儿装,以及由迪斯尼授权的时装和配饰Disney at C&A。   

  对此,公司的看法是,“对于今天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年轻的中国消费者而言,追求个性在他们多元化的生活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C&A为他们打造不同风格的品牌区域,以适合他们在不同场合的需要。”   

  据了解,C&A并未把其所有系列都引入中国,比如成熟女装Your 6th Sense、成熟男装Westbury、7—14岁童装Here & There、牛仔装Jinglers和运动装Rodeo等。   

  不过即便如此,C&A还是为中国带来了不少亮点,其上海首店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6个系列的产品可以在店内进行区隔;对于配件和服装的搭配是C&A突出的重点,几乎每一个模特陈列都会搭配相关项链或腰带搭配,配件的时尚性和性价比非常引人注意;而在收银结帐的管理上,C&A采用了国内比较少见的统一排队再分配收银台的模式。   

  而在此之前一周,另一家以“平民时尚”著称的时装零售品牌瑞典H&M刚刚在上海淮海路思南路口开设了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店铺,当时有近百米的人龙在店门口等候。有消息称,2007年3月H&M在香港的店铺开张当天,排队人龙长达4条街。

  市场透视:大品牌也需要“策略细分”   

  随着C&A和H&M在一周内的连续登陆,以“平民时尚”著称的四大品牌已经在中国市场四入其三。不过除了其标榜的“低价”之外,这些品牌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似乎又不尽相同。   

  H&M每一季新款上市都会推出明星或著名设计师系列,澳大利亚天后凯莉·米洛就在中国首店的开幕派对中身着亲自设计的系列沙滩装H&M love Kylie,据说此系列是H&M在中国投放的主打系列;H&M香港店开张时,则进行了由麦当娜主导设计的限量版系列销售。而在2003年、2004期间,H&M还与著名服装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合作推出了成衣系列。   

  每年著名的国际时装周都会出现H&M或ZARA的买手,也许在时装周结束两周之后,消费者就能在它们的门店里花400元买到带有明显夏奈尔或阿玛尼印记的服装。当然,为避免“抄袭”味道过浓,这些品牌也会请一些大牌设计师作为自己的护身符。从拉格菲尔德到荷兰双人组合Viktor & Rolf,这些时尚界中的重量级人物都为H & M设计过产品。   

  同时,尽管H&M在内部成本控制上非常严格,但却舍得花钱用来造势,甚至连选址都费尽心思。无论是香港的皇后中路还是上海的淮海路,都是品牌云集的黄金地段。尽管在这样的街区费用不菲,但H&M深谙“成行成市”的商业规则,与知名品牌挤作一处,在短期内提升即提升了知名度。   

  而一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的ZARA在媒体的反复炒作之后,知名度也逐渐升高,在北京ZARA店所在的世贸天阶,尽管数十个中外品牌专卖店的人气都不高,但一楼的ZARA却人头攒动,尤其是其女装系列,消费者经常要为试穿而排十几分钟的队。   

  相比之下,C&A则低调很多,但其在上海和北京的布局已经悄然加速,这个德国品牌今后在中国市场所要仰仗的,绝不会是靠首店开张时不停送出彩色气球那么简单。   

  “走中国特色道路”,是C&A(中国)商业发展总监邓蓓珊为公司今后在中国拓展所做出的概括,她力主要把其C&A(中国)做成“中国的C&A”。   

  从两年多以前这家老牌时装零售企业打算进入中国市场之时,C&A就从设计到管理,都打上了本土化的烙印。   

  C&A的中国团队中绝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士,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能够作出及时的反应。比如对版型的调整,C&A没有使用与欧洲一致的版型,而是运用欧洲的设计,再根据中国市场进行调整和补充,“对裁剪进行了调整,以适合亚洲人的身材”。   

  C&A在中国运营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似乎对配饰的热衷超乎寻常,而公司中国团队的反应迅速,在第4家门店里,配饰区被扩大,手镯、腰带、发饰的品种和数量成倍增加。   

  在全球化经营理念的框架下充分利用本土团队,是C&A在中国的策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  行业管理  服装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