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衰退边缘 英国经济瑟瑟发抖
形势把英格兰银行推入两难境地。2月份究竟该不该降息?降息,通胀将进一步抬头;不降息,消费将持续疲软,也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央行手中的货币政策工具本就有限,除去利率调节和公开市场操作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岁末年初,每个国家都要辞旧迎新。但对英国来说,2008年的开局显然并不顺利。当英国人从圣诞和新年的夜夜笙歌及泰晤士河畔的盛大`烟花中回过神来时,才发现2007年8月以来的次贷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迹象,也伴随他们一起进入了2008年。
新年“噩梦”开局
元旦过后的第一个星期,英国NPower能源公司率先“发难”,宣布将把天然气价和电价提高15%,令全英震惊。两天后,首相布朗就在接受《观察家报》专访时警告说,当前英国经济状况“困难而危险”,整个2008年的形势不容乐观。他还在专访中特别提到了潜在的通货膨胀问题。媒体普遍认为,这与NPower的提价有很大关系。
接着,在1月9日,英国最大的连锁服装销售商玛莎(Marks & Spenc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该公司的销售额比2006年同期下降2.2%。这一突如其来的数据加大了市场对英国经济运行状况的担忧,不但令当天英国股市下跌1.3%,拖累零售、航空、旅游等与消费者支出密切相关的行业股价下挫,更令英镑汇率进一步下跌。去年11月,英镑兑美元汇率曾一度达到2.11:1的高位,但1月9日那天已跌到1.96:1,跌幅超7%。这给第二天将决定是否降息的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又施加了额外的压力。
多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英格兰银行这次很可能维持利率不变。在路透社对伦敦金融城63名经济学家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2人预计英格兰银行会降息——虽然这些经济学家中的多数人认为,降息是迟早的事,不是这个月,就是下个月。
英欧央行同日拒绝降息
10日,正如多数人预料的那样,英格兰银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5%不变。考虑到英格兰银行已于去年12月降息25个基点,这次按兵不动,部分也是希望再观察一段时间,等上次降息的效果更加明显后再作下一步打算。当然,由能源价格上涨带动的通胀,也是英国央行按兵不动的原因之一。有分析师指出,英国央行降息动作太大将加剧通胀风险,这是英国政府不希望看到的。
无独有偶,欧洲央行同一天也作出了将利率维持在4%不变的决定。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他这么做是为了在欧洲各国薪资谈判开始前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不会降息”的信号。他强调,欧洲央行的目标是把欧元区的通胀率控制在2%以内,因此不会贸然降息。但有市场人士认为,欧元区经济增长已开始放缓,英美两国降息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欧洲央行拒绝降息的做法值得商榷。
总体来看,虽然英格兰银行和欧洲央行都没有降息,但外界对其下一步的期待却截然相反,这对英镑汇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英镑先升后贬的背后
从去年4月英镑兑美元汇率第一次突破2:1大关以来,美国就成了英国公民旅游购物的“天堂”。从复活节(3月21日起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到暑假,英国人成群结队涌向美国,有报道甚至略带夸张地称,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上,一半以上的游客都是英国人。英镑兑美元汇率去年11月达到2.11:1的最高点时,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还说:“如果你想找一种具有稳定汇率的货币,那没有比英镑更合适的了。”
但自那以后,英镑兑美元汇率便一路下滑,到今年1月已跌去约7%;英镑兑欧元汇率更是跌了9%,是自1992年英镑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以来跌幅最大的一次。这也导致英国经济规模自1999年以来首次被法国超过。
英镑这般跌法,颇有步美元后尘之势。这倒也不足为奇,因为英美经济在许多方面非常相像。譬如,两国都有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多年的低利率政策均助长了信贷泛滥,从而导致两国居民储蓄率偏低、可支配收入下降、资产价格(如房价)暴涨。
但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在这些方面,英国的状况其实比美国更糟。截至去年第三季度,英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达到GDP的5.7%,比率超过了美国,也是七大工业国(G7)中最高的;英国的房价涨幅也远高于美国,仅从国民按揭贷款额与GDP的比率看,截至2006年底,英国为126%,美国为104%。与美国相比,英国经济规模更小,开放程度更高,因而也更容易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各类数据都显示,英镑已被高估,此前的汇率显然无法持续下去。
祸福参半的贬值
目前看来,英镑一定程度的贬值不可避免,这对想去美国旅游、购物的英国人来说当然不是好事。但多数英国人的消费能力其实来自低利率信贷,属于寅吃卯粮、借钱消费。去年英格兰银行连续4次加息后,这样的消费本就无法维持下去。因此可以预计,今年英国人的消费能力将受到较大冲击,连带拖累经济增长。
但英镑贬值对英国的出口商是件好事。近年来,英镑的坚挺对英国出口商、尤其是制造商的打击很大。如今英镑走弱,正是制造商们恢复元气的大好时机,对那些以北美为主要市场、以美元为主要应收账款货币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这些企业的业绩好了,也可以部分抵消居民消费疲软对经济的影响。
当然,有得必有失,对那些英国国内企业,特别是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来说,英镑贬值将直接影响它们的购买力,进而影响企业的收益。目前,资本市场已作出反应,一些基金经理开始调整手中的投资组合,将更多资金投向出口型企业。甚至有基金准备将资金从英国股市调往美国股市。这样,即便美国股市本身不涨,他们仅靠英镑的下跌也能带来一定收益。另有一些参与外汇交易的基金经理们则取消了英镑兑美元的5年期对冲产品。
此间多数分析师及评论家均认为,总体而言,英镑贬值虽然会在短期内令英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有可能导致一两个季度的负增长,但这样的调整是必需的,长痛不如短痛,英国的房价必须下跌、经常账户赤字必须减少、居民储蓄率必须提高。只有这样,英国经济才有可能“软着陆”,才能可持续发展。
通胀压力蔓延
现在的问题是,在全球经济受到次贷危机严重打击的大背景下,英格兰银行有能力带领英国经济抵御衰退、保持增长吗?
形势显然是严峻的。虽然英格兰银行10日顶住压力,维持利率不变,但接下来的一周,宏观经济面上的坏消息仍接踵而来:14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英国的产品出厂价涨幅达到11.2%,创16年来的新高。经济学家们由此担心,生产商有可能把因生产成本上升而带来的价格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加剧通货膨胀。
一天后,英国国家统计局又宣布,去年12月英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0.6%,折算成年通货膨胀率为2.1%。高于英格兰银行1.9%的预期。其中,食品价格暴涨是CPI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而公众此前已经获悉,去年英国的食品价格涨幅为7.4%,燃油价格涨幅更是高于20%,通货膨胀已近在眼前。
与通胀相对应的,是英国消费者支出的疲软。前文已经提到玛莎去年第四季度的销售不尽如人意。而英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零售业去年12月的整体业绩,更是同比下跌0.4%,远低于增长0.2%的预期,可说是惨不忍睹。即便是整个第四季度,这一项的增幅也只有区区0.4%,比前两个季度的1.4%差远了。有分析师担心,这很可能只是消费者缩减开支的开始。若真如此,英国经济所受的打击将是极大的,因为英国GDP的2/3都来自消费。
这一回,连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特易购(Tesco)的首席财务官安德鲁·希金森也急了,他公开呼吁英格兰银行降息推动消费,理由是零售业竞争激烈,超市无法像能源公司那样说涨价就涨价。
英格兰银行的两难境地
形势把英格兰银行推入到两难境地。2月份究竟该不该降息?降息,通胀将进一步抬头;不降息,消费将持续疲软,也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央行手中的货币政策工具本就有限,除去利率调节和公开市场操作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其实英格兰银行的这种处境,早已在各研究机构、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关于是否降息的分歧中充分反映出来。但不知为何,英格兰银行负责金融稳定的副行长约翰·吉弗爵士仍在17日的伦敦工商总会晚宴上公开强调,英格兰银行下月的利率调节将如何进行,现在还很不清晰。他表示,央行的利率决策本就很难,但决策作出后,如何向公众解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唯一能肯定的就是目前宣布次贷危机已经结束还为时尚早。他解释说,信贷紧缩将影响企业投资,而物价上涨将带来员工薪资上涨的压力,所有这些对企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对整体经济运行也一样。
吉弗爵士的话没能给市场带来一丁点儿明确的信号,反倒加剧了市场的困扰。就在约翰爵士讲话后的第二天,大西洋彼岸传来布什总统宣布实施金额高达约150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的消息。时值周末,英国政府当时未作任何表态。但美国的做法显然表明,在货币政策效果平平、央行束手无策之际,或许只有财政政策才是避免经济衰退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英国还能有何动作,除了默文·金外,就要看财相达林和首相布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