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经编织物进口解析
国内市场同样需要关注
随着国内建筑、交通、运输、汽车、水利、农业、医疗等行业的阔步前进,国内对经编织物的需求已经出现很大的提升。尽管没有经编织物国内消费的具体统计数据,但进口数据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也能折射出内需的总体走势。
经编织物进口在2006年经历了减缓之后,2007年进口量大幅增长。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我国经编织物的累计进口额接近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5%。2007年进口需求比3年前增加了近10%。进出口经编织物的金额比例已经达到1:2。其中,合成纤维制产品的进口需求最为突出,9成以上的进口都属于此类产品,进口增速也高于经编织物的整体水平。
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显然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在拓展外部市场的同时,又满足国内日益高涨的需求呢?下面就来看看目前我国经编织物进口的来源状况。
日本正在快速占领国内高端市场
在内需快速增长,而国内企业纷纷关注出口的同时,日本的经编产品大举进入中国。在2005年、2006年其进口略有下滑之后,2007年来自日本的产品显著增多。1~11月进口总额达到5038万美元,同比增长25.29%,增速比进口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份额也由2006年的29%提升到目前的32%。从产品档次上看,总体水平也要比国产的高出许多,以合成纤维制经编织物为例,从日本进口的单价平均为3.54美元/米,是其进口的平均水平(1.52美元/米)的两倍多,是我国出口该类产品价格的(0.95美元/米)3倍多。可以推断,日本已经成为国内高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表1)
表1 2007年1~11月我国进口经编织物的主要国家(地区)进口来源进口额(美元)同比(%)份额(%)份额变化(百分点)日本50376752 25.29% 31.82% 2.37台湾省43991518 2.02% 27.79% -3.79韩国29265201 2.90% 18.49% -2.34中国14902369 88.54% 9.41% 3.62德国4772152 0.74% 3.01% -0.46香港4258342 -26.24% 2.69% -1.54美国2925619 196.10% 1.85% 1.12泰国2149606 23.03% 1.36% 0.08意大利1228058 10.92% 0.78% -0.04说明:进口来源“中国”,为出口转内销的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相比较而言,国产经编产品似乎正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对外,尽管经编产业的部分产品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是绝大多数出口企业仍然以代为加工和间接出口为主,缺乏自主品牌,销售渠道狭小,市场终端仍被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掌控。对内,企业经营方式多为自产自销,由于信息主要来自于客户和业内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难以迎合国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要走出去、站稳脚跟,还是回归本土市场,提升竞争力都是必然的选择。
提升产品竞争力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经编行业处在由快速成长期迈入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国际竞争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竞争力指数已经由2004年的0.13提升到目前的0.36。<竞争力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数值由-1到1,数值越大表明竞争力越强>。如何在成熟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将是一个决定行业走向的关键性问题。
目前,由于业界对先进装备的消化吸收、产品开发相对薄弱,加之部分企业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较低,使得整体产品质量档次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品质的差异决定价值的差异,今年进口经编织物的单价普遍是出口产品的2~3倍,其中色织和印花类的人造纤维经编织物的价差更是达到11倍之多。
竞争力的差异反映出,对于提升产品档次起主要作用的染整环节仍需要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当然这也需要相关行业,如化工、印染、机械设备等大力的支持与协作。此外,部分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迫于原材料与生产成本的提高等压力,相互竞价引发恶性竞争,常规品种中尤其明显,也是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之一。
所幸的是,已经有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或开始了产业软硬件升级的工作。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国外先进设备的引进。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全国已经累计进口经编机22027万美元,同比增5.4%,单台价格增长114.84%之多。其中,来自德国的设备(20997万美元,同比7.16%;单价24.26万美元/台,同比119.51%)最多,日韩也有部分进口。此外,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经编技术研究上取得喜人进展,设备的运转效率和功能都得到有效提高和完善。
附:下表提供了2007年经编织物进口额超千万美金地区的信息,希望有实力的企业能夺回这部分市场。
2007年1~11月进口经编织物超千万美元的地区省市进口额(美元)同比(%)单价(美元/米)广东省50674993 15% 0.93上海市28005367 43% 2.03辽宁省21599443 1% 3.03江苏省16569191 -11% 1.91浙江省15032742 37% 3.39山东省14844873 24% 2.14数据来源:中国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