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裤子的供应链调查
56岁的利津棉农李春芝一家五口人,有老伴、儿子、儿媳,还有一个三岁的孙子,他们一共种20亩棉花,一年的投入大约在6000元左右,年底如果风调雨顺,可以挣到4万元——扣除成本6000元,就相当于一家四口付出了劳动,每个人每个月有708元的工资。但是过去的两年遭遇了大风和冰雹,棉花大减产,他就一年少收一万元——相当于每人每个月挣500元。
种棉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选种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一过程。怎样选种呢?李春芝的原则是选一部分新品种试种植,用大部分的地种植稳定的高产的品种,因此他的二十亩地里,2007年一共种了4种棉花。分别是:
种子型号 单价(元) 数量 单位
鲁棉28 30 10 公斤
鲁棉17 28 5 公斤
中棉45 25 2 公斤
太空三号 40 1.5 公斤
关于种植管理的程序和成本,李春芝提供的信息显示,在种地前先要浇地,费用是30元/亩;然后是耕地、耙地、下种等工序,费用为每亩30元;具体的播种方式就是撒种,然后用地膜覆盖;种子种下去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棉花种发芽长出苗以后破膜放苗,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需要请人来做,价钱是每天每人30元;放苗以后是培苗,按亩计算,每亩20元,一人一天可以培苗5亩多地,有的挣钱多的要挣到110元以上;培苗以后的工作就是打药和中耕,打药基本上是自己打,基本上三天要打一次药,中耕要进行两遍,一遍一亩要6到7元,两遍一共需要14元/亩。
李春芝说,种棉花最怕大风和冰雹,哪年也得遭受一次到两次的大风,防都防不了。冰雹还问题不大,都有防雹的,听天气预报,有冰雹就放炮。我们这里2004年以前基本上没有大风。2005年和2006年都刮大风,2005年那次大风正好棉花在授花期,那一次的风把棉花全刮完了。
收获棉花时,如果请人摘棉花,大约每斤需要花费0.3元到0.4元,一般数量少的都自己摘,利津县种棉花的虽多,但是不同地区的土地面积不一样,处理方式也都不一样。地多人少的地方请人帮助摘棉花,而大部分地区是各家各户自己摘棉花。
棉花收获了就是出售,过去卖给供销社,价格由供销社来定,现在主要是收购棉花的小贩在收购,不像过去那样分等级,而是跟着季节走,价格最开始的时候是2.6~2.7元,后来涨到2.8元或者2.9元。农民可以还价3块,小贩可以只给2块8或者2块9,谈成就收购。棉花价格跟着行市走,一年一个样,2006年的时候,开始才2块7毛多。后来价格最好的时候能达到3块。
李春芝介绍,2006年他全年种20亩棉花的投入是6000元,收入是29000元,2005年卖了27000元到28000元,没有特殊的自然灾害就是这么个数。“咱这块的地旱了能浇,涝了能排出去,就怕冰雹和大风,如果没有冰雹和大风,这20亩地就是27000元或者28000元,最好的时候可以卖30000块钱。”
据中国棉花学会会员山东利津科技致富协会会长王希里介绍,李春芝的情况一般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一般来说,农民种一亩棉花,正常的净收入是500元左右,一个四口之家,若按两个成人每月挣1000元的标准,两个成人需要种30亩地才能维持。而这些费用只是维持一个家庭最基本开支的费用。但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1.3亩,在目前的价格体系下,要达到这个目标,似乎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