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中绒 嫁入羊绒豪门
“塞上江南”——银川,一场大雪令整个河东机场银装素裹。刚驶出机场航站楼,便看到一块“中银绒业”的三面巨幅广告牌,身着羊绒衫的模特在阳光照耀下的雪地里显得异常醒目。
中银绒业——宁夏灵武市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宁夏中银绒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今日复牌的*ST中绒(000982)的“新东家”,正是这家目前已直接和间接控制中国原绒总量约40%份额的新东家,通过“大换血”的资产置换方式将*ST中绒从濒临退市的边缘拯救回来。
而重组之后*ST中绒能走多远?这恐怕是目前公司的全体股东以及市场关注的焦点。
换上羊绒新外衣
置入资产优良,凭借原料优势打造原料——无毛绒——绒条——羊绒纱——羊绒制品的完整产业链
2006年12月22日,中银绒业集团与*ST中绒原控股股东圣雪绒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和资产置换协议,将集团羊绒类资产置入*ST中绒。
据了解,中银绒业集团主要从事无毛绒、绒条、纺纱、针织生产及出口销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甚至在全国的羊绒出口企业中都名列前茅。资料显示,2006年,公司资产总额10.1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6亿元,净利润2573万元。
经粗略计算,最近3年,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约为58%,出口创汇的平均增长率为57.3%,净利润平均增长率约为75%。自2004年起,公司与世界六大羊绒企业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连续三年无毛绒、羊绒条的出口数量及创汇在全国位居首位。
记者来到位于宁夏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的中银绒业工厂,亲身体验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
到灵武的路上便听到“世界羊绒看中国,精品羊绒在灵武”的说法,灵武羊绒工业园区控制着中国近50%的羊绒资源,加工量约占世界羊绒产量的30%,欧洲70%的精纺绒在此生产。
在工业园区,大中小的羊绒企业林立,新*ST中绒便是其中一家,公司车间、厂房星罗棋布地占据了工业园区约140亩土地。
记者来到原料分选车间。与车间外的冰天雪地不同,车间内工人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工作,正将采购回来的原料进行分选,简单的说就是经过筛拣去除原料中无用的杂质,之后送进水洗车间清洗、烘干。
据*ST中绒董事长马生国介绍,羊绒行业最大的风险是原料风险,而公司最突出的便是原料优势,这也是公司拥有强大客户群的主要原因,公司目前已直接和间接控制中国原绒总量约40%的份额,为国内最大的原绒收购企业。
马生国表示,原料绒收购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6月份,由于收购季节集中,加上原料价格较贵,同时各产区的牧民一般都希望收购方能够付现款,因此羊绒业的原料收购非常考验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现金流。
中银绒业集团起家于原绒收购,公司优势在于资金流动性好、支付快,自1998年开始共投入30多亿元收购资金,在发展的10多年中,和各大产区牧民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亦形成了良好的收购网络,每年收购原料2000吨左右。
收购来的原料,经过分选和水洗程序,进入分梳车间,经过分梳设备大概8道工序的层层分梳,去掉粗毛、死毛,之后得到最细软的无毛绒。
记者看到,最后出品的无毛绒薄如蝉翼,似棉花糖一般白细,抓一把在手中,感觉温暖而轻柔。
公司每年产出的约800吨无毛绒,其中60%会被再次送进分梳厂,在精梳绒条生产设备上,再经过约8道工序的精梳、整理之后,成为绒条,供给国外客户作精纺产品;另外40%的无毛绒会被送进纱线车间制成纱线,一些用来做羊绒衫,一些用以直接出口。
中银绒业集团生产的无毛绒及羊绒条已成为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山羊绒品牌,连续3年国内无毛绒出口第一位,羊绒条产品出口已占国内绒条产品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精品羊绒条占据意大利市场70%的份额。
接下来进入针织厂,记者注意到,针织厂的整理区内摆放着不少打包好的纸箱,外面用英文标注了收货地址“France”。据介绍,这些是已经做好的羊绒衫订单,不久后便会发到欧洲客户处。
比起无毛绒和绒条,羊绒衫算是公司的新业务,虽然2004年才刚起步,但非常受欢迎,已经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最近两年的产能增长速度平均达到221%,2007年接到65万件订单,同比增速达到275%。
重组后的上市公司也将在羊绒衫方面扩张产能,制定的目标是2008年羊绒衫实现同比约87.5%的增长速度,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2009年羊绒制品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提升产品附加值
新中绒搭借行业东风,加大羊绒制品发展力度,希望将原料优势转换为产品优势
羊绒英文“cashmere”,属奢侈品一种,目前还没有任何纤维能够替代,因此又被称为“纤维钻石”、“软黄金”。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羊绒亦成为部分高消费人群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将带来巨大产业机会。
据悉,世界山羊绒年产量在1.9万吨左右,羊绒生产国主要有中国、蒙古、伊朗等;中国羊绒产量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同时质量优良,主要产地为内蒙古、新疆、辽宁、宁夏等;我国目前有羊绒企业2000多家,形成以内蒙古为主要羊绒原料基地,内蒙和宁夏为主要羊绒深加工基地的产业格局。
我国羊绒产业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竞争力,羊绒及制品每年保持22%以上的增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羊绒加工业近3年来已经成为纺织业发展的主力军,每年增速在40%以上。羊绒产业被列为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
然而,目前我国的羊绒产业发展却面临着一种尴尬:作为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在国际市场却没有平等话语权,大多羊绒制品只是以贴牌(OEM)形式出口,赚的只是加工费。
“我们每件羊绒制品以平均几百元的价格卖给外商,他们贴上自己的品牌后,通常会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马生国表示。
他指出,我国羊绒制品价值远未实现,必须把原料和品牌相结合,在控制好原料的前提下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突出产品的高档次。
据悉,由于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的限制,全球未来羊绒总产量不会有大幅增加,同时由于消费的升级换代,羊绒制品将向高端精品的方向发展。
“由于原料限制,未来一定时期公司产品产量增长速度有限,因此公司未来将着力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将原料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羊绒制品将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银绒业集团目前在建的“360吨羊绒针织纱生产线”便是出于调整产品结构的需要,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高附加值的羊绒纱线及羊绒衫生产和出口比重。此前公司主要租赁圣雪绒的纱厂进行生产,设备、技术、产能等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马生国介绍,按照此前承诺,该部分资产也将会在资产置换后12个月内注入上市公司,过渡期内,上市公司可无偿使用。“注入之后,上市公司产业链会更加完整,产品质量也会有大的提高。”
伺机收购成熟国际品牌
在“圣雪绒”商标置出后,公司将适时收购国际成熟羊绒制品品牌,实施品牌国际化策略
*ST中绒公布的资产置换协议显示,“圣雪绒”商标已置出给圣雪绒集团,上市公司的发展计划包括: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收购国际成熟羊绒制品品牌,实现公司品牌国际化策略。
此前市场传闻,中银绒业集团正在谈判收购一家国际一流的羊绒品牌,并且猜测收购对象是知名羊绒制品公司——英国道森。
*ST中绒2008年1月19日的公告证实了市场的猜测,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法定代表人马生国与公司客户英国道森国际公司(Dawson International PLC)就收购道森公司股权或资产事宜已进行了初步接洽,双方尚未达成任何意向,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确定收购,将对其开展相应的尽职调查工作。
英国道森为伦敦AIM市场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1888年,是英国最古老的羊绒制品加工厂商之一,现为*ST中绒主要客户。
尽管公告对收购主体为中银绒业集团还是上市公司表述尚不是很明确,且显示收购事项存在不确定性,但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收购道森,无论收购主体是谁,所收购资产最后也将注入上市公司。
此前,马生国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拥有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国际品牌对提升产品附加值非常重要,而创建自己的品牌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同时,国外羊绒企业因为没有原料优势,产品也在向中国市场转移,公司也将伺机收购成熟国际品牌。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ST中绒能够收购道森,必然会一同引进其技术、质量、工艺、花色品种、在国外的销售网络等,将能够以国际品牌拉动国内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实现优势互补,将*ST中绒目前的原料优势进一步转换为产品优势。
如果公司收购英国道森成功,将会以道森相关品牌开拓国内及国外市场,对*ST中绒毛利率和附加值的提高贡献颇大。以鄂尔多斯为例,鄂尔多斯的羊绒衫销售主要分为两部分:以OEM形式出口和以“鄂尔多斯”品牌内销,其中,出口毛利率为10%左右,内销毛利率达到50%。而*ST中绒目前综合毛利率仅为11%。
此外,*ST中绒目前的羊绒衫制品每件售价平均在几百元左右(OEM),而英国道森相关品牌的羊绒衫每件售价平均则在300美元左右,国内市场的鄂尔多斯等羊绒衫品牌平均每件产品国内市场售价约在1000元左右。*ST中绒羊绒衫产品在附加值的提高、产品利润增加方面尚有巨大提升空间。
公司曾表示,重组后的上市公司将依托原绒资源控制优势和无毛绒、绒条工艺、质量优势,一方面提高销售价格,另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向利润空间更大的下游终端消费产品发展。
与此同时,马生国表示,我国是消费大国,当前随着国内人们消费意识的觉醒,内销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在适当的时机公司将开拓北京、上海、大连、银川等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