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技术实力 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技术实力解决实际问题
——访邦达国际纺织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管曾林泉
曾林泉,邦达国际纺织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管,主要负责染整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及制定,研究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为营销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邦达国际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办于1979年的纺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其中70%出口美国,10%销往欧洲,10%销往日本,10%销往其他国家和地区,许多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户,比如ZARA、DKNY……
记者与曾林泉曾经多次在“四新”会议上交流行业问题,并得知“四新”会议是其每年必定参加的技术论坛,可见邦达公司对于技术的重视。近日,针对印染行业技术研发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曾林泉。
增强技术实力解决实际问题
据曾林泉介绍,邦达公司几年前就已经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还是很有必要的。就拿邦达公司来说,当时,公司存在许多疑难问题而又无专门的部门对此进行研究,为了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并使其成为一种常态工作,邦达公司决定设立研发中心。”曾林泉说。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以后,邦达公司对技术研发中心的投入也并不吝惜,每年都达到100多万元的投入。而技术研发中心的顺利运行也为邦达公司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邦达公司的免烫整理技术、防水防油整理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两项技术是研发中心通过长期的研究,掌握了其中许多细节才开发成功的。曾林泉更是自信地表示,邦达公司的这两项整理技术居于全国先进水平。
而目前,印染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也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曾林泉认为,在印染行业,许多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原本属于研发中心的工作往往交给实验室或者打样室解决,与实验室、打样室的工作混为一谈,不能形成比较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系统工作。“其实,这里面存在着很严重的误解。实验室、打样室的工作通常讲究短平快,而研发中心的职责除了一部分短平快的工作外,还有许多疑难问题需要进行仔细、长期、系统地进行研究,甚至有时还需要借助外部的技术力量才能完成。同时,也有许多新型产品的开发和加工需要进行探索。诸如此类的工作,实验室、打样室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上下游互相协作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印染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尽如人意,模仿他人产品的居多。而真正有核心技术的较少,全新的创新更少。在面料设计方面,创新相对多一点,例如在利用新型纤维方面,织物结构方面变化相对较多。同时,国内的功能整理助剂在生态环保及整理功能方面,其发展受上游的制约比较大,助剂产品与国外同类有差距。”曾林泉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印染行业自主创新现状的看法。
如何改善现状、提高印染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呢?曾林泉说,目前,纺织新材料层出不穷,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应该在印染行业充分利用。同时,供应链企业要能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推动印染行业的创新发展。“单靠一个研发中心的力量,就想在面料开发上取得较大的成果,也是很困难的。如果上下游企业(如服装厂、助剂公司等)能充分利用对方的信息、技术等资源,利用大专院校的先进的资讯及技术,互相协作,互通有无,那么一个公司的研发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如果印染企业能采用科学的“嫁接”技术,将其他行业的技术应用于印染行业的发展,肯定会取得极大的成功。”曾林泉说。
谈到技术研发中心的发展,曾林泉表示,邦达公司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方面还是沿用以往的安排。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印染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许多,对于专门从事出口产品贸易的邦达公司影响更大,因此,邦达公司目前在研发投入方面基本上是维持现状。
回顾技术研发中心几年来的工作,曾林泉颇有感慨地说:“目前邦达公司的研发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在特种整理方面,免烫整理技术及防水防油整理技术在全国是位居前列的。其中比较独特的是Bondsoft整理,这是一种新开发的面料整理技术,经过bondsoft整理后的纺织品,布料表面绒头高度及密度一致,同时也减少了纤维及织物结构上的损伤。此外,其他的整理如远红外线整理、香味整理、SMP整理、去异味整理、吸湿快干整理、阻燃整理等都在邦达公司获得了成功。在新型纤维、新型织物加工方面,邦达公司也获得了成功,例如T400的染整加工、XLA弹性纤维的染整加工等,产品质量获得了客户的好评。邦达公司非常注重环保,还致力于环保天然纤维的开发,比如竹纤维。邦达公司选择了竹纤维,利用其纺纱、织布、染色,在竹纤维的生产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产品已经远销欧美、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处理工厂疑难问题方面,如防水防油整理的疵布的回修、深色磨毛布湿摩擦牢度提高、荧光增白剂的剥除、分散染料的长车剥色等问题在研发中心的协助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所有的这些,都为公司创造了很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