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为他人做嫁衣
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就是中国品牌格局的现状。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中国人不重视对自己产品品牌的商标保护,到头来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制造大国缺乏品牌
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是中国品牌格局的现状。美国《商业周刊》每年都会评选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国品牌的身影从未在这里出现过。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全球每3件出口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8亿条裤子却只能换一架飞机。如果你到欧美国家转一圈,很难找到一件中国名牌服装。占据全球市场份额30%的中国领带,利润不及世界的5%;产量占全球80%的中国手表,平均出口价格为1.3美元,而瑞士手表的平均出口价格却高达329美元。正如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说的,中国有着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却有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品牌决定了中国只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创新和保护品牌存问题
尽管我国大企业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中国企业500强在规模、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一、国际性知名品牌匮乏,企业品牌保护意识淡薄;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少;三、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虽然世界上80%以上的国家中有中国直接投资的企业,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区分布仍相对集中,以在香港地区、美国、日本、德国的聚集程度为最高,集中了境外企业的41%;四、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五、传统竞争优势正在丧失。我国加入WTO后,外国企业蜂拥进入国内,资源廉价、市场保护等等不再为国内企业所独占;六、跨国企业借合资吞掉老品牌。跨国企业想进入中国,通常会选择与中国的本土名牌合资,大众、宝洁等品牌都是这样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对中国品牌的策略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
如何创新和保护品牌
那么,我国企业该如何创新和保护自己的品牌呢?专家指出,一要让企业明白自主品牌建设和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立足自主创新、提升品牌效应;三、营造促进自主品牌建设和有效保护自主品牌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而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部门应该着手加大对自主品牌建设的政策扶持,建立自主品牌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企业对自身产品商标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