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服装,你的路选对了吗?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辛可
关于温州和温州服装的发展,历来是个全国瞩目的话题。
温州服装商会在2008年用“七大时尚活动”召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服装品牌以及温州在国内外的50多万服装精英,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聚会,实现温州服装行业资源和温州人资源的一次深化整合。特别是,将组建“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服装商贸委员会”,这是在温州落户,总部设在温州的国家级行业组织机构。据称,成立后的委员会将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和作用,为中国服装商贸流通的发展推波助澜。该活动名曰“装点2008·中国服装品牌时尚盛典”,将于2月16~17日在温州举行,它的背景是以真理标准讨论为先导的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北京奥运会。
笔者通过对新老会长、秘书长的采访和对有关资料的研读,试图从中解读这个活动和其后续的行为对行业发展的合理性有多少?导向的准确度有多高?
究竟什么才是温州人和温州服装业发展的“特质”?我们知道,生存和随生存而有的“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和人类向前发展的本能,而这个本能被温州人表现为一种生存哲学,体现在几乎全民性的“商贸(善于做生意)能力”,这是温州人和温州地域文化所独有的“特质”,温州人和别的区域去比拼的基因性本领就在于此!在世界范围内,犹太民族也有这个特征。其他的诸如设备、材料、人力资源、资金等等,你有人家也会有。温州特有的、遍布国内外的服装贸易人才和资源是人家没有的和很难具备的。应该说,此次活动重在网罗和重组温州“商贸人才和资源”的特点是抓住了温州服装业发展的“牛鼻子”了。
我们从同是浙江地区的宁波在去年底的行业会议上可以看到,其形成的共识是“产业联盟”,某些发展观点和温州相同。郑永刚说的“服装同行们应该联合起来,在资本运作、品牌打造和渠道开拓方面互相合作,进一步做强中国服装”,原则对但空泛,而李如刚表示的“如果我的店面超过5000平方米,足够大,我甚至可以拿出一部分空间来给其他宁波品牌做销售”却点中了浙江省乃至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穴”,因为从历史上看,贸易对宁波来说也是熟悉的。尽管李如刚的思想比温州提出的概念要“自我”和落后。而被称之为务实型思考者的陈国强分析认为,服装业的联合、分工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是对的,但思考局限在宁波。
广东和福建服装较发达的原因也在于有重商的习俗。江苏、山东、大连的服装业本应不错,但笔者认为他们现在还徘徊在“形式主义”和“官方路线”上,这是很不妥的。大家很羡慕杭州女装有政府的强力支持,但你可以发现,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和品牌基本上是远离政府的。因此,政府前期支持是个福、后期“支持”是个祸!泉州地区的产业思路还处于“独奏”的思考,有作为的企业是想提升为“独奏家”、到外埠去演和自家有个“乐队”,这种做法的成本将无情地由消费者来“埋单”。周少雄的“七匹狼要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和批发企业”和“要做中国的POLO”的思考可圈可点,他要“成为提供包括女装、童装在内的市民的生活形象顾问”的放言和行业实践也很接近现代服装品牌的形态。但是,“七匹狼”是个品牌的符号,硬要和“狼”扯在一起,还连篇累牍地标榜“狼文化”,很附会牵强(类似的有“太子龙”的“龙文化”等),但笔者比较欣赏周少雄对“男人生活方式”探讨的努力。
我始终没有接受过温州是“文化单薄的城市”的浅薄认知。限于内容,本文只是强调温州是有深厚的人文基础的。早些年有个真实的故事,在南京的一个温州服装品牌加盟会议上,某学院院长语重心长地告诫温州服装商会的正副会长:“温州服装业知道WTO吗?要注意对策啊!”会长们不由发笑,客气地回答:“我们相信温州人的生存能力!”这说明了什么呢?用本文的副题来回答——让经济规律和温州文化自己说话!广义的文化和其文化状态是指一个区域的人在不可选择的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