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服:产业格局渐明朗 试问谁将立潮头?
2月24日,众目所盼的家居服盛会:第二届中国家居服发展论坛将隆重举办。如今,家居服产业格局渐次明朗,对于家居服企业,如何辨明产业发展大势,选择适合的竞争策略和成长路径,则是任何一家居服企业立足不败之地永恒命题。而这一命题,将于家居服论坛上迎刃而解。
2008年是家居服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一年。
2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登场的第90届“中针会”上,十余家家居服企业将作为一支新兴的服装行业生力军首次亮相。2月24日下午,第二届中国家居服发展论坛在上海博龙国际酒店隆重举行,届时,行业领导、品牌专家、营销精英、商圈高层等家居服业内人士将齐聚一堂,纵论家居服饰经营文化,借产业发展契机,寻找企业成长突围的策略和路径,共谋行业发展之大计。
正缓缓开启的家居服产业大幕,即将上演的是怎样的产业变局好戏?处于成长初期的家居服企业和持币待入的投资者,又将如何认识目前的家居服产业发展大势?为此,本报记者深入家居服产业发展前线,直面采访了正处于变革前夜的几家代表性家居服企业,自2007年12月28日起,本报连续刊登了六期报道,并分别从定位、渠道、营销、管理等角度,剖析了康妮娅、凯迪、睦隆、贝婷娜四家有代表性的家居服企业成长案例,通过多角度立体透视,试图为您呈现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家居服产业图景。
“企业”、“产业”、“成长”,在本组被冠以“中国家居服产业成长报告”的系列报道中,这三个考量家居服产业的坐标性词汇贯穿始终,频频提及。
在这其中,“企业”是家居服产业成长命题的核心,也是家居服产业成长的动力之源。“产业”是一个集合概念,数以千万计的同类“企业”汇集成同一“产业”,同类“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对该产业大势的洞察和判断。“成长”则是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词汇,如何更快更好地成长,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或任何一个产业而言,都是一个值得关切和探讨的命题。
首先,企业首先要准确定位,量力而行。
在中国,家居服产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而这个产业中的企业并不比其更年轻。在记者采访的几家家居服企业中,大多起步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进入家居服行业之前,他们有的来自内衣行业,如康妮雅和贝婷娜;有的来自男装行业,如睦隆。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家居服行业存在许多市场机会,这也给从其他行业“半路出家”的企业提供了种种超越前者的可能。几年前从男装成功转型到家居服的广东睦隆制衣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凭借其在服装业的成熟管理和资源,这家企业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一家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家居服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转型不仅仅是产品线重新定位的“显性改造”,更是包括对原有人力资源、终端渠道、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深度整合”。
其次,企业当善于借“势”,因“势”利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传者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这些诗词、谚语告诉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懂得“借势”而为的道理。今天,家居服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同样离不开借势。这里的“势”是家居服产业的大“势”。
“谁都不能否认家居服近两年来的高速成长,由于家居服的本身属性,其介于正装与内衣之间的魅力,非常适合未来人的休闲工作方式。”这是弗劳思一位负责人的对家居服产业的判断。来自市场的种种信息显示,近年来家居服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及时准确把握这一市场机会,在产业大势中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其意义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认知和接受,而这个新兴的产业推广则需要行业协会共同努力。一个企业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众多企业齐心协力声音就会很大。由众多家居服企业支持成立的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家居服专业委员会,在统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向社会打出“家文化”的行业旗帜,对于尚未被社会大多数人认知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富有积极意义的尝试。
总之一句话,在产业还未形成的规模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产业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借助行业平台,抓住机遇,企业如虎添翼,品牌建设之路也可少走弯路,快速提升。
再次,企业须善于排兵布阵,谋篇布局。
对于家居服企业而言,实现在市场上快速增长,仅仅做到准确企业定位和明辨产业大势还不够,还需要做到具备“攻城略地”具可操作性的策略。
家居服企业可能存在历史、规模、环境等差异,但都面临“成长”这一共同议题,不同企业对于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也自然不同。就产品系列而言,家居服企业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结合自身优势,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产品系列,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策略上,企业也当有所侧重,如康妮雅家居服MALL建设,睦隆强化“家”文化营销,凯迪开创EMBA家居服营销课堂,对营销终端的极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