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2-13 08:26:15  来源:中国网 收藏

  摘要:2007年,在宏观调控的稳步推进下,长三角经济继续保持了稳步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呈现出服务业发展提速、三大需求关系趋于协调、一体化获得新突破的新动向,同时又面临着节能减排、物价上涨、出口限制等压力增大的困局。今后应关注物价、节能减排、出口增长等方面的发展,采取得力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长三角地区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积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继续保持了稳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又有新的改善,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新的动向。

一 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总体判断

1.经济稳步较快运行的特征进一步增强

2007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严格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按照“四个着力”的总要求,积极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继续保持了稳步较快的发展局面。上半年,两省一市经济总量规模扩大明显,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浙江GDP达到8344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上海市GDP实现5561.91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江苏GDP规模最大,达11752.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略有回落,降幅为0.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增长的高位。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相比,长三角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苏浙沪GDP增速分别比全国高3.5个、3.2个、1.5个百分点。长三角各城市的经济扩张引人注目,上海GDP超过5000亿元,苏州跨过2500亿元达到2746亿元,无锡、杭州、宁波、南京和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1835亿元、1798亿元、1544亿元、1494亿元、1006亿元。从增速上看,舟山以17.1%继续领跑长三角各城市,苏州和南通并列第二位,达16%,江苏其他城市均在15.5%左右。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在本轮经济周期延长的大背景下正处于稳步快速扩张的阶段。

2.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和效益更趋优化

近年来,长三角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积极承接制造业研发、设计、销售等部分高端环节和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迁移,依托产业带和工业园区,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进展,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有了新的提升,结构效益取得新的扩大。2007年上半年,长三角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江苏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52.3亿元,占GDP的36.2%,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浙江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481亿元,占比为41.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858.35亿元,占GDP的51.4%,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长三角服务业提速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在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的同时,结构效益也有明显的改善,上半年浙江、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达695.5亿元、685.71亿元,同比增长32.3%、40.7%,比2006年同期分别提高10.3个、35.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快速增长推动了财政收入的稳步扩大,1~8月苏浙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5.4%、28%、28.9%,增幅提高12.7个、8个、21.7个百分点。

3.投资需求的理性化得到加强

在国内外经济需求重振和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的拉动下,企业投资扩张的内在冲动逐步加剧,部分低效产能盲目进入市场,导致投资增长处于较高位运行,加大整体经济发展走向过热的风险。在央行连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地加大节能减排实施力度等宏观调控作用下,长三角一部分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投资项目遭到抑制,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增速有所回落。1~8月,江苏、浙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5497.65亿元、326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19.7%,江苏投资增长略有加快,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浙江投资增速降幅较大,增幅回落4.9个百分点。上海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92.18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下降1.8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与全国26.7%的平均水平相比,长三角投资增长的速度显然要缓慢一些,这其中包含的更多的是长三角投资理性化发展的成分。

4.收入和消费增长步入快车道

2007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推动下,长三角地区加快了富民步伐,各地纷纷增加在岗职工工资收入,提高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和下岗失业人员补助标准,再加上股市财富创造效应,居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前8个月,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077元,增长16.6%,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上半年,浙江、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1235元、12278元,同比分别增长11.8%、14.7%。

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为消费增长增添了根本动力,居民消费意愿得到有效增强,消费规模加快扩大。1~8月,苏浙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5037.21亿元、3971.91亿元、2528.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6.2%、14.3%,增幅分别提高1个、1.7个、1.2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延续了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势头,成为拉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 长三角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动向及面临的新考验

2007年,长三角在本轮经济周期稳步发展并将延长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景象、新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考验。

(一)长三角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动向

1.服务业发展进入提速期

近年来,长三角积极顺应国际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通过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由重变轻、由硬变软。苏浙沪两省一市按照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产业发展的真实需求,从政策上对服务业扩张进行各种扶持,2005年江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提出了八大类36项优惠政策,浙江出台了《关于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研究制定了《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建议》,从服务业发展的各个薄弱环节进行强有力的推进,并在服务业园区建设、金融支持、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打造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在政策引导、观念放开、需求强劲的有利条件下,长三角服务业发展进入了由慢转快、由被动为主动的增长新时期,2007年上半年苏浙沪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比2006年同期分别提高1.2个、0.5个、2.4个百分点,上海服务业增幅自2001年以来同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同时服务业增长与第二产业增长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上海服务业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增长2个百分点。

2.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关系趋于协调

2007年,在富民效应持续强化推动下,长三角居民的快速增收大大增强了消费信心,消费增长出现近年来少有的加快扩大的喜人局面。而在国家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调控作用下,长三角投资增速逐步回落,并向合理区间运行,同时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美国次级贷风险引发需求下降、前期出口高增长影响的共同作用下,苏浙沪出口增长受到的制约比较突出。在消费持续回暖、投资出口逐步调整下,长三角三大需求发展更加趋于合理,1~8月,苏浙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7%、16.2%、14.3%,江苏、浙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2.6%、9.7%、7.7%,出口分别增长28.3%、29.9%、25.5%,增长协调性进一步改善。可以预见,在国内需求逐步复苏的情况下,三大需求将在更加合理的区间内发展。

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获得新突破

长三角的融合发展是区域经济在更高层次上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体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机会不多,在更多的时间,是苏浙沪两省一市在有限范围内的沟通合作,在空间上则是局限于长三角内部的区域面积,受行政体制的阻隔,长三角一体化在空间延伸上受到根本性的制约,更重要的是未能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这一一体化的本质目的。这种现状与长三角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领头地位极不相称。然而,2007年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提升空间开始打开,一系列推动长三角合作走向深入的大动作走向前台,首先是长三角战略率先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在战略层次上被放到国家整体发展布局上予以考虑,这有利于打破一体化进程中的地域限制,弱化原有体制格局下的地方利益障碍,为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宽广的平台。为了实现这一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两个配套文件出台,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其次,国家在具体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也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以国家发改委为主的10多个部委组成的调研组多次对长三角进行实地调研,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就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方面的实质问题作了指导,这种高规格的协调行动是前所未有的,充分表明国家对推进长三角领先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视,这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层次提升、纵深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长三角发展面临的新考验

1.节能减排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在投资、消费、出口尤其是快速升温的房地产市场的拉动下,企业产品利润快速扩大,激发了企业内在的投资冲动,一部分高耗能、低产出的工业项目加快扩张,使长三角本已紧张的能源供应、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节能减排的压力。按照中央“四个着力”的经济发展思路,长三角各地出台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耗能项目、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等举措,合力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是,在当前产品高盈利的诱导下,企业投资重化工业项目的动力仍然较高,促使高耗能企业生产继续较快扩张,2007年上半年,江苏钢材、乙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1.6%、13.6%,增幅提高2.5个、0.1个百分点;浙江水泥、黑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工业总产值比2006年同期增长2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造纸、电力等高污染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8.1%,增幅提高4个百分点,产值的过快增长加剧了节能减排的压力。同时,在目前的体制管理下,地方上马重化工项目的热情很高,这进一步推动了高耗能产业规模的扩大。从长三角目前的工业技术水平看,企业可挖潜改造的力度在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即使一些技术先进的生产项目,节能降耗的空间也不大,这使减少耗能和污染排放的技术路径受到阻塞。应当看到,长三角实施节能降耗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2.价格上涨压力明显

2007年以来,在货币流动性过剩引发资产价格上涨、粮食油料猪肉等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供需不平衡推动消费价格上升的共同影响下,长三角物价逐月上行的压力日渐明显。苏浙沪居民消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江苏8月份的价格指数达到106的近年高位,苏浙沪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6年同期提高4.5个点,1~8月指数累计达103.4,同比提高1.9个点,8月份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处于高位运行,同比分别增长36.6%、40%、21.7%,增幅高于2006年同期39.4个、43.3个、25.4个百分点;浙江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3%,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食品、猪肉价格过快上涨成为拉动价格上升的主力;上海居民消费价格增长也有所加快,1~8月同比增长2.2%,增幅提高0.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更快,同比增长6.8%,涨幅提高4.3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品成本传导的通道已经打开,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成本增加的压力加重,1~8月,苏浙沪两省一市工业品价格涨幅增大,同比分别增长2.3%、2.6%、1.5%,分别提高1.3个、1.2个、1个百分点,上海工业品出厂价还出现由降转升的势头。此外,当前长三角地区在货币流动性过剩冲击、房地产市场供应不足、开发商屯地屯房扰乱市场秩序、投资投机自住等需求旺盛的合力作用下,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并呈现不断上扬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了当前物价的运行压力。总体来看,推动长三角物价上行的因素在不断积聚,物价上涨压力比较明显。

3.出口快速增长面临的限制因素增多

2007年以来,为了减少贸易摩擦、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国家加大了对外贸顺差过快增长的调控力度,力图改善长期以来较低的出口增长质量。2006年9月15日,国家出台《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取消煤炭、木炭等原材料的出口退税,将钢材、纺织、部分有色金属等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5%,而对高科技产品则调高退税标准,此次调整对长三角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较快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上半年江苏取消出口退税商品出口增长下降8.4%,同比回落60.1个百分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出口退税政策对商品出口的引导作用,2007年7月1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国家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服装、鞋帽等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受此政策影响,长三角具有出口优势的纺织、服装和出口量较大的钢铁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增长得到抑制,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在国家政策调整的同时,人民币连续升值提高了长三角商品出口价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竞争力,影响出口增长。从外部需求看,美国次级贷风波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对国际经济增长埋下阴影,美国国内消费信心不足引发支出减少,对长三角商品需求扩大带来制约。面对这一系列紧缩因素,长三角出口快速增长的环境并不宽松。

三 长三角经济发展趋势

1.经济一体化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操作,是长三角发展之福。国家高层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视,苏浙沪三地高层的频繁互访,可以说在战略思想上已经达成一致,在区域合作推进上取得广泛共识。2007年“十七大”的召开,将在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领域形成新的理论成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问题也必定会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在万众瞩目的目光下,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会在具体战略步骤上迈出相应的步伐,加快各地规划布局的衔接,进一步清除影响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为长三角地区的融合构筑坚实的基础。

2.长三角地区物价上涨的局面仍将延续

人民银行研究局最近发布的《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报告预计,2007年中国CPI为4.6%,2008年上半年为5.0%左右,推动未来中国物价水平向上的主要因素是国际有色金属和原油价格仍有可能小幅上涨,食品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通胀预期强烈。从长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看,长三角属于资源匮乏的区域,原材料、能源的大进和产品大出的格局明显,受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和石油价格上升的影响较大,食品、肉类等日常生活品价格受供需影响短期内下跌空间不大,对消费价格上行的推动不可忽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增大了劳动力的需求,缺工现象助推劳动力成本上升,苏浙沪三地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大幅上调足以表明工资增加对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此外,受物价翘尾因素的惯性推动,长三角2008年消费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

3.经济稳步较快增长的趋势不改

2007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人民银行连续多次上调利率、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收紧政策频出,近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做出继续实行适度稳中从紧货币政策、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的决定,加强信贷管理。在房地产市场,鉴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国家通过信贷、土地等手段深入调控,全国住宅会议明确了加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住房建设的总体思路,人民银行又将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款提至四成,利率调高10%,以此抑制不合理需求对未来房价成长的透支,为房地产市场进行必要的降温。由于政策本身效应的滞后性,当前国家所进行的调控效果将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集中体现出来,相信房地产市场非理性成长的成分将会减少,价格增幅保持温和提高,房地产业的适当降温将会改变与其有密切关联的钢铁、水泥、建筑材料等行业的投资冲动,改善投资较快增长的局面,减轻节能降耗的压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同时,长三角居民收入进入了增长的快车道,股市财富效应下滑的可能性较小,消费扩大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将不断增强。从外部需求看,美联储降低利率将会减轻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负面作用,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而欧盟、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比较充沛,全球经济继续向前的格局仍然可以期待。因此,长三角经济在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撑下,稳步较快增长的总体趋势不改。

四 长三角经济稳步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1.严格控制推动物价上涨的各种因素

物价适度上涨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但价格增幅过大将直接侵蚀居民消费能力,导致通胀预期的强烈反应,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针对未来消费价格的上行压力,长三角应采取得力举措,将各种不利因素控制在合理发展范围内。一是继续严格控制政府提价型项目的价格上涨冲动,尤其是与居民日常消费有关的水、电、气、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价格改革推迟出台,减轻服务类价格上升对居民消费带来的压力。二是多渠道增加粮食、肉类等生活用品的供应,缓解供需矛盾。因地制宜,积极加快良猪繁育和饲养基地建设,保持合理养殖规模,多头筹集资金及时发放养殖保险金和补贴资金,鼓励农民扩大养殖规模,尽快保证猪肉市场的供应。举一反三,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传导体系,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搞好各种养殖和粮食生产,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积极落实粮食、肉类等物资的储备建设,加大食品、蔬菜、禽蛋等生活用品的调入,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实行绿色通道,保证市场供应充足。同时,严格查处哄抬物价的各种违法行为,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对整个消费市场形成打击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积极维护市场秩序。三是继续从严落实房地产市场的各项调控,稳定商品房价格。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将商品房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转变到经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的思路上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通过信贷、土地、行政等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从严抑制不合理需求,稳定商品房价格。

2.加大节能减排实施力度

节能减排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工程,能源原材料的匮乏、环境承载力的脆弱,都迫使该地区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抓实。节能减排是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性工作,必须从产业结构优化这一源头做文章。重点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要在存量调整与增量改善上下工夫,依托市场竞争体制,加大产权整合和兼并力度,对耗能、污染严重的企业提高运行成本,在用水、用电、税收上加大征收标准,降低其产品利润,推动其主动转产。严格实行行业准入门槛,对落后产能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新增产业项目应将用能情况、污染排放作为重要的审核标准,重点核查钢铁、水泥、电力、纺织等高耗能项目。挖掘节能技术潜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做大服务业规模,提高产业结构的软化度,以绿色产业、绿色环境减轻节能减排的压力。此外,要加大和完善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考核,从体制上杜绝高耗能项目建设的内在冲动。

3.积极应对外贸增长环境的变化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带动的外需紧缩、人民币继续升值推动的出口商品价格抬升、借口产品安全等进行的贸易摩擦、地区冲突可能引发的区域动荡,都对长三角外贸出口形成潜在的压力。为此,长三角要继续加大出口增长的调节,通过落实出口退税政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钢铁、纺织等资源型、耗能型产品的出口规模,降低贸易摩擦频率。加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力度,实现出口高增长、高增值。借助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提高国外市场需求、产品出口增长等信息的沟通能力,建立应对贸易摩擦的互助联盟,共同克服各种贸易纠纷。以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契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服务项目出口,推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吴敬琏著《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江苏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江苏经济动态》[J]2007年第7期。

江苏省统计局:2007年上半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上海市统计局:2007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简介。

浙江省统计局:2007年上半年浙江经济运行快中见好。

(作者:刘伟良,男,1962年生,江苏金坛人,经济学硕士,江苏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研究员,主要研究数量经济、区域经济等问题;徐建荣,男,1979年生,山东莱阳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江苏省信息中心经济师。)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宏观经济  行业管理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