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勤益染织,这面旗帜永不倒
勤益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按照江苏常州市勤益染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文龙的说法,这是一家看得到、信得过、有成绩、有品牌、可发展、有前途的企业。的确,虽然在全国名气不算大,但在江苏常州武进区,勤益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明星企业。作为武进区的重点企业,勤益的发展一直受到地方政府的关注,1998年以来年年被评为先进企业。
截至目前,勤益已经建厂82年了。承受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勤益人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埋头内部挖潜和整顿改造。武进区的许多纺织企业都受惠于勤益,勤益既是哺育者,也是推动武进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功臣。应该说,勤益一直在创造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那么,勤益到底蕴涵着怎样的基因,能让企业拥有这样的活力?勤益人又有哪些有益的经验值得众多正在发展中的纺织企业借鉴?
逆境中,旗帜不倒
走进勤益,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片老厂房,令人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慢慢看下来,记者见识了崭新的厂房、新项目和新设备,眼前豁然开朗。这种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安排,将勤益的发展史、勤益人的奋斗史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纵观勤益的发展史,可以说一波三折、历尽沧桑。虽然多任领导呕心沥血为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企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勤益的竞争优势减弱,走入了尴尬的境地,甚至到了没有能力及时更新设备,要管理人员集体凑钱解决的地步。龚文龙临危受命成为勤益发展之路的重要转折点。这是一个谁也不愿意接的苦差使,龚文龙如履薄冰。他告诉记者,“300次贷款没借到1分钱,好不容易借到50万,还要先还给银行60万。”但在龚文龙带领下,这套强有力、能打硬仗、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没有被困难打垮,如今还在厂房里张贴的“莫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理由”的口号似乎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当年他们勤勉、拼搏、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扭亏当年,市委领导专门买了一双1000多元的皮鞋奖励龚文龙。
目前,勤益旗下的企业总资产已经达到了三个亿,利税两千多万,企业发展态势稳定。但在董事长龚文龙和总经理张龙根的心中,勤益的天地还辽阔得很。现在公司里有一个合资的手术巾厂,产量达1亿米,销售额已经占到全厂的70%,占据了美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他们希望将产量做到7~8亿米,并利用已经形成的国际市场渠道进一步促进其他产品的销售。
顺境中,做强做大
即便如此,在龚文龙和张龙根的眼中,勤益还算不上成功。这棵82岁老树上发出的一枝新绿又给勤益人带来了种种希望和遐想,而它的培育者无疑是个关键人物。见过龚文龙的人都知道,这个看起来其貌不扬,自称只有高小学历的小个子散发着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可以让志同道合者集结在他的旗下,和他一起共渡难关,并且尊重他、信任他、追随他。这是个“一般不讲话,讲话不一般”的企业领导,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带头人,因为他可以把这种智慧、这种魅力转换成管理能力、凝聚力和生产利润。龚文龙说,勤益有今天靠的是在别人不看好,别人都在观望的情形下早早出发了、上路了。他说:“这就好像一辆行驶的汽车,虽然路况不好、天气不好,但是我们不会等,而是通过一点一点永不放弃的努力走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一旦情势转好,必然会迅速率先疾驰。”相应的,在现在的厂房里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口号——“效率高一点,做事勤一点,脾气小一点,理由少一点,说话少一点,微微笑一点,行动快一点,多动脑一点”。凭借着这种变不利为有利的辩证思考,凭借着这种居安思危、审时度势的管理才能,人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龚文龙能给勤益带来光明的未来。
勤益以后会变成什么样,龚文龙也不知道。但对于勤益的明天,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应该思考的问题,他了然于胸。他常说自己是老板,也不是老板。怎样用好这份权力?那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做老板,不搞一手遮天。而且,他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通过勤益提供的平台,共同实现做强做大的梦想。勤益现在展开了坦荡的胸怀、足够宽广的平台,和着时代发展的节拍招贤引才。用龚文龙的话说,就是“为你为我为社会,共赢共荣共发展,品质品牌品未来,成长成功成事业”。
前不久,勤益与横林镇共同开发了污水处理项目,现在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20000吨,不仅可以处理工业废水,也可以处理生活废水。勤益人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在公共事业领域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他们知道,要做大做强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强大的外部资源的支撑。“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几年来勤益人在不动声色地准备着、发展着。现在勤益旗下有两厂一店、四个分公司,正在建设的厂房更加注重机动性和环保性。勤益人的思路很清晰,脚步也很稳健,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心中的蓝图不是空中楼阁,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