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月8日,USDA公布了其最新的月度供需预测报告,该报告将全球棉花产量调增了20.9万吨,全球消费调减了37万吨,进口调减18.3万吨,期末库存调增56.2万吨至1248.2万吨,库存消费比调增2.61%至45.38%。其中,中国产量调增而消费调减,同时美国出口调减。从数据来看,该报告明显利空,但当日美棉收高。回顾2007年以来的行情,美棉在7月份站上58美分后,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运行轨道,而郑棉市场的格局变化不大。在2008年,内外棉市将有怎样的演化?本文试图就棉市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作一简单阐述。
一、棉花是否会接过小麦、大豆的牛市接力棒?
美棉在利空的供需预测报告影响下仍然收高,据称受小麦、大豆的强劲涨势带动。CBOT小麦、大豆价格自2006年10月以来的涨幅已经超过150%。而由于种植面积的相互替代性,人们将眼光从小麦、大豆移向了涨幅相对落后的白糖和棉花。棉花是否会在2008年接过小麦、大豆的牛市接力棒?
美棉受小麦、大豆牛市的影响是渐进式的,在供需格局并未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2007年5月以来近50%的涨幅应该说主要受到了资金的关注以及整个商品牛市的带动。农产品〔股吧行情〕间相互争地的市场化机制是价格顺利传导的保障,不过政府的政策导向也可能改变格局。美国的生物能源计划带来的改变或许不局限在这一两年的行情中,而是部分农产品性质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棉花在供需基本面不会发生重大改变的2008年,可能仍然不能成为牛市的领头羊。
当然,如果商品牛市持续,棉花所受的间接影响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二、纺织用棉量会有变数么?
全球纺织用棉量主要盯着中国和印度。USDA在其2月月报中,调减了中国棉花消费21.8万吨,同时调增了产量21.8万吨,期末库存调增了32.7万吨,库存消费比调增3.29%至31.69%。而印度的消费量调减了10.9万吨,不过产量也调减了10.9万吨,主要的消费量变化仍然是在中国。
中国棉花网在其调查报告中称,2007年1-11月,我国纺织行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中利用外资比例下降,自筹资金比例上升;纺织专用设备港澳台投资、个体经营投资大幅增长。从投资规模来看,纺织用棉量大幅减少的概率还不大。
不过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也可能影响到消费预期。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退,是否会演化成更高级别的危机,或许也是变数之一。
而更有分析人士关注中国2008年年初的雪灾,雪灾带来的停水停电与交通不便,影响了江浙一带纺织厂的正常开工,或许会对全年的用棉量造成一定影响。
三、汇率因素影响下,内外市场格局是否一致?
2007年7月以来,外强内弱的特征越发明显,美棉涨幅远远超过郑棉。这其中,人民币升值是重要的因素。仅以2008年1月的数据来看,2007年12月31日国际棉花指数(M级)报73.45,折合人民币13700元/吨(1%关税),到2008年1月31日,国际棉花指数(M级)报75.39,折合人民币13830元/吨。以美元计价的涨幅为2.64%,而以人民币计价的涨幅为0.95%。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7.3046升至7.1853,升值幅度1.63%。
如果升值持续,则外强内弱的格局很可能继续。这一点在我们参考美棉走势操作郑棉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四、郑棉的改革会产生什么影响?
郑州商品交易所近期调整了棉花的交易细则,主要改动在交割方式上。交割方式由原来的集中交割改为滚动交割,采用买卖方自愿配对原则,建立仓单交易平台,仓单信息(包括仓库与品质等)将在仓单交易平台上公布。仓单报告公布频率将由每周公布改为每日公布。这些改变,方便了仓单的流通,以及期货与现货的对接转换,对交易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据有关负责人透露,此次交割方式的改变,也是为二号棉的推出作铺垫,二号棉很可能采用仓单不通用的方式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仓单交易平台又为仓单不通用情况下的仓单交流提供了方便。
实盘压力一直是郑棉市场涨跌动力的风向标之一,此次改革是否会改变郑棉受制于实盘压力的状况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