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入埃及记 07年对埃及进出口总额增46.3%
“入乡随俗”之道
在来埃及之前,李静林没有出过国,更没有跨国经营的经验。到埃及之后,李静林用国内企业的方式来管理,但很快发现了问题。
当时,埃及全国都实行计时工资,而且是每周结算,这种做法导致效率低下,虽经多次调整,但收效甚微。李静林准备引进国内的做法,将计时工资改为更具有激励效应的计件工资。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一经公布,第二天全厂无一个埃及人上班。
李静林和一些工人沟通,希望说服他们,其实计件工资他们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一些工人决定前来试试看,很快他们发现,计件工资所得收入确实比以往的计时工资还高。李静林也决定每天张榜公布当天每人的劳动所得,工人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李静林还动员中国工人和当地的工人搞好关系,要求大家都学习阿拉伯语,同时教育他们要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俗。这种做法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他们亲切地称他为“爸爸”。
李静林还十分重视与当地政府的融合,经常注意学习当地法律法规,避免违反规定。同时,李静林很注意尊重当地政府官员,争取他们的支持。在埃及,政府公务员的工资一般都很低,一个月只有300多埃及镑。李静林经常会给一些官员“小礼物”,“不用请客吃饭,能起到联络感情、加强信任的作用就好了。”
当然也并非需要一味地“搭关系”。在埃及,经常一件物品会在海关停留很久,李静林一般也会按照流程来办事。但有时候逼急了,他也会拿着他和埃及投资部长的合影去找海关的官员,“如果你不给我办我就打电话给部长,投诉你。”经此一番交涉,事情往往会很快得到解决。
和一般人的印象不同,埃及的治安非常好,可以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李静林到埃及八年就没有遇到一件偷窃和抢劫的事件,“一方面是宗教原因,人们觉得偷窃和抢劫是不道德的事情;而且这里满大街都是警察和军队,对犯罪也有一个很大的威慑力。”
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尼罗纺织集团决定再增加投资60万美元,把生产车间进一步扩大,工人由现在的650人增加到1000人,争取产量翻番。
中企投资乐土
李静林不过是成千上万中国企业家在非洲的缩影。在最近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看好非洲大陆的投资机会。作为北部非洲以及整个阿拉伯地区桥头堡,埃及自然是中国企业投资置业的首选。
如今,包括华为、中兴这样的中国通信巨头已经开始在埃及开疆拓土,进入埃及只有一年时间的奇瑞汽车已跃居埃及第五大汽车制造商。还有数以千计类似尼罗纺织集团这样的中小企业在这里寻找机会。
这一切都源于2004年埃及的那场经济改革。在经历了21世纪初的埃及镑贬值和通货膨胀后,从2004年开始的以私有化和吸引外资为主的经济改革计划主导了埃及的经济走向。在今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中,埃及被评为全球最具改革精神的经济体。
埃及投资及自由贸易区(GAFI)管理主席阿西姆·拉杰布(Asem Ragab)介绍说,以前外国投资者不能在埃及建立独资企业,必须和当地企业或个人合资,现在这一障碍已经打破。
以前,在埃及注册企业至少需要花费3个月时间,现在,开罗、亚历山大、伊斯马利亚、阿斯尤特4个城市均设有一站式服务处,72小时就能完成公司注册,48小时内就能签发税卡。此外,个人所得税最高限度从32%降至20%,企业所得税从42%降至20%,平均关税从14.6%降至6.2%,关税单从27条款简化至6条款,海关程序也进一步简化,这些对中国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利好。
以上的政策导致的结果是,2007财年,埃及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1亿美元,是2000财年的20多倍,排在非洲第一、中东第二。
“中国企业要尽快走出去,晚了将会失去机会。”在李静林看来,目前埃及的民族工业尚未成型,特别是制造业和精加工比较薄弱,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尤其是汽车、造纸、化工等重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