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机、转机到商机 人民币升值调查"广东行"
临近2008年春节,对于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一家鞋业公司负责人徐总来说却没有丝毫喜悦,“上个月生产了80万双鞋,成本支出了300万美元,而这个月只生产了50万双鞋,成本却支出了400万美元。”他无奈地告诉记者。他的鞋厂拥有超过4000名员工,生产的鞋子几乎全部销往美国。
“成本上升太快了”,徐总说,“已经亏损1000多万了。”他的工厂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隔几天还要自己发次电,而销往美国的鞋子的价格却不见上升,而且,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他收到的以美元计价的货款却相对在贬值。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约13%左右,尤其是进入2008年,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加速,仅今年一月份升值就高达1%。
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对部分出口型企业普遍带来较大冲击,在惠州的鞋业重镇、国家女鞋生产基地——吉隆镇,2007年由于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当年转让、关闭的制鞋厂约有300家(该镇所有制鞋厂只有400多家)。而有海外媒体报道则将这种现象归咎于人民币升值过快,惊称升值冲击使广东的“鞋都”面临消失危机。
人民币汇率升值到底对企业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冲击?是否真有大片企业因此而倒闭或外迁?这些问题深为央行与相关决策部门所关注。
因为加快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已成共识,人民币升值被普遍视为中国解决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焦点难题的重要途径,2008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将继续推进,人民币升值幅度如何才适当又将成为各界热议的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中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进行了调查。2007年广东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29.2%,实现的贸易顺差更是占全国的39.8%,广东样本无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意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