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伟:优胜劣汰的2007 适者生存的2008
2007年的资源平衡问题:2006年底各个部门一致认为2007年国内棉花缺口在410万吨左右,国家为此安排了350万吨进口棉配额,实际到12月进口总量预计只有240万吨,剩余配颇110万吨。这110万吨棉花由何而来?从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来看,长期在平稳状态中运行,但棉纱产量增长了15%—18%。用棉量理应增加,却没有从棉价中体现出来。问题可能主要出在了棉花产量和纺纱消费结构上,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宣布,通过对新疆铁路运输数据核实,将2006年棉花产量调整为774万吨。消费方面,纺纱原料的构成无外乎棉花和化纤,最近农业部一位专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化纤原料中还包括一部分“再生化纤”,预计100万吨左右。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纺纱原料中化纤的比例可能高于目前预计。
2007年外商经营国产棉规模扩大,国内棉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如何看待这种形势:外商在中国境内完成工商注册,取得合法资格,按照WTO的规则,从事棉花经营拥有国民待遇。因此从国内企业的角度考虑,与外商竞争和与国内企业竞争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值得思考的是,外商经营严格守法,没有资金拖欠问题,质量要求依照国家标准,先进的经营理念也值得国内企业认真学习。
据最新统计,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棉花加工厂已有19300家,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按照国家规定,棉花加工行业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因此外商还不具备加工资格。客观上讲,外商的进入对国内市场确实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从目前受冲击的主体看,外商的进入应该说是加速了市场整合的过程,我们要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如何看待最近刚刚公布的进口棉滑准税政策:新的滑准税将最低税率由去年的6%降到5%,同时对税率低于5%的进口棉,按照570元/吨征收从量税。首要的还是保护农民利益,使征税之后的进口棉价格略高于国内棉价,保障国内棉价的稳定。同时当进口棉价格过高的时候,征收固定关税,能够保障纺织企业的利益。从近几年滑准税的实施过程看,平均税率比较稳定,国内外棉价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价差。
2008年的棉花生产和供应形势:我对明年的种植面积并不悲观。中国的棉花种植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整,逐渐向宜棉地区集中。所谓宜棉地区,是种植棉花的收益高于其他农作物的地区,而不能以产量高低来界定。我们主张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左右,努力提高单产。预计今年的实际面积将小幅增加。
产量方面,协会前期预计2007年度全国棉花产量750万吨,其中新疆240万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会议上,自治区领导宣布新疆棉花产量为270万吨,这样就增加了30万吨,即2007年全国棉花产量780万吨,与上年的774万吨基本持平。
2008年的市场运行情况:2007/2008年度到后期,棉价可能会有一些上涨,但涨幅不会很大。去年棉花协会常务理事会上我们也进行了分析预测,2007年度棉价将在一个相对高位上运行,当时提出的籽棉收购价是3.0元/斤,折合皮棉13000元/吨,加上一个合理利润和存储成本,市场价在13500—14000元/吨区间比较正常。今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棉副产品价格较高,目前棉籽平均达到1.2元/斤,棉短绒达到6300—6400元/吨,较我们前期预测翻了一番,拉动了籽棉价格,相对降低了皮棉成本,在12500—13000元/吨之间。
2008年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口配额对市场的冲击已经越来越小。最近两年每年的配额发放数量都超过了实际进口量,主要是国内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发放之初对缺口的预计与实际产生了偏差。
棉花企业的资金问题还要看农发行贷款,实际与企业的资质有关,即农发行的资金投向谁。
随着年度的推进,企业经营风险将逐渐增大。希望企业拥有平常心态,不要为追求高额利润赌市场,同时要特别注意提高棉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