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中国超模有多难(诞生期)(图)
了解了这些印记,才能知道中国的超模时代将在何时开启它神秘的力量,使中国培养超模的过程不再是饱含艰辛的痛苦记忆,而是一个制造璀璨的愉快之旅。
中国模特诞生的摇篮有两个:大赛与学校。
而国外选拔模特的方式非常简单:星探或者推荐。
在日本地铁里,经常可以看到十几岁的“小星探”们,他们先是试探性地问看中的女性是否愿意当模特,对方无意向就作罢,如果对方稍稍流露出愿意尝试的意向,星探会立刻递上自己的名片,进一步说明来意。
多简单啊!这样简单的选拔工作,中国为什么没有?
“如果有人半路截住你,跟你说你可以做明星或者模特,你敢去吗?”一家模特经营机构的负责人反问道。几乎所有的人都回答“不敢”。———是的,在中国特定的文化习惯下,星探的职业被灭绝了,也灭绝了孕育超模的最佳摇篮。
我们注定要以一种“取得信任”的方式选拔模特———学校是国家办的,大赛是国家政府许可的,总归是放心的。
结果,“学校”和“模特大赛”,都相继成为中国的“特产”。那么,中国式的选拔方式是否有利于中国模特业的发展呢?
●名模与名赛●
名赛“生源” 与不入流竞争的真实差异 中国大概是全世界模特、选美赛事最多的国家,但是公众却几乎叫不出最具影响力的赛事名字,这是公众对赛事的总体印象,也是赛事的市场现状。
事实上,不入流的竞争与赛事,占据赛事历史的九成,也占据赛事数量的九成。从中国20年来模特赛事的历史轨迹中,我们可以找到“九成”这个比例出现的原因:
70年代,中国境内没有模特。
80年代的最后一个月,广东办了个“中国时装模特表演艺术大赛”。
90年代,模特大赛不超过十个。
2000年~2005年,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模特赛事、选美赛事同时涌进中国,各种“小姐”、“佳丽”、“形象大使”们像烟雾弹一样,让所有人看不清选美和模特大赛差异何在,中国模特业进入了最混乱的时期。
从以上的赛事轨迹中我们隐约可见:前10年,模特大赛在形式、数量上从无到有;后10年,从内容、质量上又从有到无。
不入流的竞争占九成,那剩下宝贵的一成是什么呢?是与商业化赛事分道扬镳的极少数专业模特赛事。尤其是2000年同时诞生的由中国设计师协会职业模特委员会主办的两大赛事:中国职业时装模特大赛和中国模特之星大赛,由于它们为飞速发展中的中国服装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模特人才,因而确立了其严肃的专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