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分析:1月份中国进出口增速为何上升?
1月21日,根据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详细贸易数据,高盛亚洲宏观经济研究员宋宇进行了分析。
宋宇称,尽管中国1月份贸易数据、特别是出口数据大幅高于预期,但他预计中国出口增长势头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里减弱。但是贸易数据当前的强劲表现并不支持调控力度应该马上放松的观点。相反,强劲的贸易数据、货币和信贷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加速上升给当局进一步的压力加大调控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加强对商业银行放贷的控制。
宋宇更详细的分析显示:
就以目的地划分的出口而言,对欧盟的出口仍然是主要的推动因素,对欧盟的出口1月份同比增长了33.3%,高于12月份27.8%的同比增幅。鉴于去年一年人民币兑欧元的持续贬值,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对香港的出口呈现出显著的加速增长。由于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大多为转口商品,对香港的出口上升有可能是欧洲等最终目的地需求增长的反映。
非传统目的地的国家及地区也为出口增长的扩大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这突显了中国出口目的地已高度多元化和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十分有限的升幅(2005年7月以来升值了4%和2007年升值了0.1%)。
另一方面,对美国出口的增长仍然疲软,增幅保持在个位数(1月份的同比增幅为5.3%,12月份的同比增幅为6.8%)。
就以产品划分的出口而言,纺织品/服装相关产品、电子消费品和机械类产品是出口增幅扩大的最重要推动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煤炭已经短缺的情况下,受国际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煤炭出口增幅上升。市场普遍认为国内煤炭的供应短缺局面是由关停小煤矿和运力瓶颈造成的,以至于主要产煤大省也受到了影响,但是这些困难却没有阻止煤炭运抵沿海港口用于出口,这显示了价格作为资源配置信号的显著效用,也警示我们价格管制措施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就以目的地划分的进口而言,来自美国、日本、台湾及非传统贸易伙伴的进口显示增幅扩大,而来自欧洲的进口增幅却显著下滑。
就以产品划分的进口而言,对大豆、钢铁、塑料和成品油的进口推动了进口增幅的扩大。
基于以上分析,宋宇认为,应该慎重解读1月份的贸易数据,原因是在年初之际贸易数据往往容易受到多种异常因素的干扰而表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