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美元:油价新高的通胀阴影 谁受益?
高油价下的杠杆效应
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出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此轮原油价格的新高是否会进一步拉高CPI记录,国内通货膨胀压力面临更多压力?
根据李嘉的分析,原油价格的升高,会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石油在PPI中的比重高达30%多,会产生直接的传导效应。"而原油价格上升对于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CPI的影响则是"间接传导","上游的厂商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会将价格压力层层转移,直到传输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因此尽管是间接传导,CPI的压力依然很大。"他预期2008年全年的CPI在5%-5.5%左右。
谢国忠则坦言,今年全球的通货膨胀压力都很大。"一个是能源成本的上升,比如今年煤炭需求25亿吨,市价600美元,那就是1.2万亿美元左右;石油也差不多,这两项的支出构成GDP的10%。如果能源成本涨一倍,就等于通货膨胀上涨10%。"另外能源价格的攀升也会拉高农产品价格。
联合证券石油化工行业分析师肖晖则认为,"一方面我国确实需要进口大量涨了价的石油,但是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很快,削弱了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原油价格的上涨是否会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要看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否改革。
现在由于我国的定价机制是没有传导下去的,如按正常来说,汽油或柴油最重要的大众用途是在运输领域的,其实应该通过运输成本的增加来反映到整个物价领域中去。但是目前我国成品油是限价的,是计划体制下的定价,在去年11月调整过后就没有改变,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的炼油环节都是亏损的。这样的话,虽然油价涨了,但是并没有通过成品油的价格传导到终端的运输物价中,相反是由国家大型炼油企业承担了这部分亏损。"未来成品油机制改革一定会进行,那时就能传导。"
"通胀阴影"
谢国忠认为,在目前经济复苏的巨大压力下,抑制以大宗商品为主的价格上涨很难在短期内被安排上议事日程。"现在世界上所有游资都在向大宗商品转移,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处于熊市,股市也经历了五六个月的熊市了,所以存在大宗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
至于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改革,谢国忠认为,"在通胀比较高的时候,成品油价格改革提都不用提。"肖晖说,这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了,我们买外国高价资源,自己企业承担亏损,再卖给国外便宜的产品。没有达到资源稀缺性的完全体现。但是只要不进行成品油价格改革,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得到缓冲。
对于未来原油价格的走势,李嘉认为增幅将逐步放缓,"因为此次上涨不是真实需求上升推动的。"肖晖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此前原油期货交易商每桶150美元的价格预测在目前情况看站不住脚,"但是如果美元持续贬值,那就有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