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农民捐清代缂丝龙袍》追踪龙袍有新说
2月22日,本报刊发《湟中农民捐清代缂丝龙袍》的稿件后,引起不少市民关注,对这件文物是“龙袍”还是“蟒袍”提出不同看法。为此,2月24,记者走访了今年84岁、享受国家级专家津贴的青海民族学院民族史硕士研究生导师芈一之教授。
芈一之教授说,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身着龙袍的历史是从南宋开始的,龙袍是政治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所以对织造场所及工艺有严格的规定,这件“龙袍”能流传到青海是件十分新奇的事。有些专家认为,湟中农民捐献给国家的这件“龙袍”系清代物品,有大小19条盘龙组成,但从《二十五史清史稿》中“舆服志”考证,盘龙的数字有出入。“龙”与“蟒”的区别在于,“龙”是五爪,“蟒”是四爪,这件“龙袍”是五爪。通过对湟中农民毛中邦、谢万章等人提供的照片辨认,芈一之教授认为,满族服装尤其是朝服,长袍前后、左右开有四叉,是马蹄袖,但这件“龙袍”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龙袍”大襟边缘有一个形似“亚”的繁体字标志,似乎带有宗教色彩,令人匪夷所思。总之,这件文物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和研究。(作者:申维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文章关键词: 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