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纺织从改造末端到掌控“源头”
以前热衷大规模进口设备,现在投巨资研发竹子、玉米、大豆、棉秸秆等新型纤维绍兴纺织从改造末端到掌控“源头”
昨天,地处袍江工业区的中纺院江南分院内,研发人员正对最原始的毛竹动“手术”,他们通过生物方法直接从竹子中提取竹原纤维,这种新纤维生产的面料具备环保、保健、免熨烫等多重功能。
多年来,绍兴纺织跳的是“涤丝科”,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高涨,上游受制于化纤原料涨价,下游又受制于终端产品的微利,越来越多当“受气包”的企业意识到,与其花巨资引进设备、实施工艺改造,不如实施“源头升级”。
中纺院江南分院新材料中心开发的功能性、差别化合成纤维及天然环保纤维素已有数十种,有抗菌纤维、驱蚊纤维、导电复合纤维、吸湿速干纤维等,使用的原材料除人们熟知的棉、毛、麻等外,更出现了竹子、玉米、棉秸秆等看似与纺织毫不相干的材料。
在生产车间里,新材料创造的财富正与日俱增。浙江嘉利植物蛋白纤维有限公司几年前研发成功大豆纤维,这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纤维,一度在绍兴引起轰动。此后,恒美企业的纳米多功能抗紫外线、远红外线纤维,南方科技的微坑穴涤锦复合纤维等多功能纤维开发,均取得良好的效益。
“从长远来看,单纯从染整工艺等后道技术提升是有限的,绍兴纺织要真正实现升级,只能追溯到材料。”中纺院江南分院常务副院长庄小雄说,这也是他们急于成立新材料研发中心的初衷。
有关专家认为,材料升级比设备、工艺升级蕴藏的潜力更大,而且更具主动性。以新昌兔毛为例,产业前景十分诱人,但兔毛的可纺性比较差,是个世界级难题,目前有关方面研究开发的等离子技术可以提高其可纺性,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材料升级也是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现实需要。棉秸秆的处理是当今农业的一大难题,目前绍兴已成功用生物方法直接从棉秸秆中提取出纤维,其性能指标与棉相近,既解决了废弃棉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又诞生了一种应用广泛的新纤维。
许多新型纤维用天然可再生的植物资源为原料,减少了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又具完全自然循环开拓和能生物分解特点,运用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医用和航天等,大大超越了传统纤维的运用范围。
今年,中纺院江南分院将重点对五大新材料、技术项目进行攻关,以形成从聚合、纺丝、染整到成品的一条龙研发。该院有关负责人认为,纺织原料的多样化,将成为绍兴纺织升级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