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调部门共识:2008年首防通胀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也在北大报告会上指出,对于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不必过虑。
因为即使美日欧经济体GDP整体下降1个百分点,也只对中国经济影响0.8个百分点。但今年的物价涨幅可能高达5%,具有成本推动和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特征,高于2007年的4.8%涨幅水平。
央行22日发布200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指出,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国内供给约束以及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等因素对价格产生了叠加影响,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也在短期内对价格上涨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总体看,未来一段时期通货膨胀仍有可能维持较高水平。
不过,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居民已经形成较高的通胀预期。2007年第四季度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4.8%的被调查者预期2008年价格继续上涨,为有调查以来的历史最高。央行报告指出,“通胀预期加大增加了工资上涨压力,也会促使企业调整定价行为,容易形成价格上涨的扩散和自我强化。”
调控力度还需加大
多名专家分析,目前应该加大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
易纲指出,目前美元的利率水平低于人民币,加大了央行的调控力度,2008年仍需要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并搭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大力对冲流动性。通过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加强信贷支农,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金融信贷。
他表示,2008年的M2投放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6%水平,贷款投放幅度将维持2007年水平。
不过,不少专家表示,关键的是这样的调控目标,是否能真正执行。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指出,实行紧缩政策不能顾虑太多,甚至经济略微下滑也是值得的。“目前的货币政策仍然偏松,今年M2增幅如要达到易纲所说的16%,以及贷款增幅维持去年的水平,实现难度将很大。”他说。
根据他的研究,2007年所以物价涨幅过高,原因是货币供应太快,一些发行的广义货币、贷款没有被统计进去。
比如像股市客户保证金2006年1月份达到1620亿,2007年11月达到22138亿,22个月增12.7倍。这些没有统计进入M2,而按照目前已经统计和公布的M2数据,物价涨幅也就是不到5%的水平。
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实际货币发行和贷款已经超出央行调控的目标数字。2008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高出16%的预期目标,也高出2007年末M2同比增长16.7%水平。
同时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9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4%,增幅比上年末高0.64个百分点。也高出2007年全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1%的水平。
宋国青指出,国家在控制货币和贷款方面,“应该死下额度,六亲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