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女性奢侈品消费升温 换手袋如换股票
北京“Logo女郎”越来越多奢侈品消费升温
在北京街头,看到弱不禁风的女士们用一个LV的neverfull大号手袋挡住自己的半个身子并不奇怪。国际顶级品牌硕大无朋的Logo(商标)不仅出现在北京高档购物中心、饭店和宝马mini cooper的小车里,也频繁现身于咖啡馆、音乐厅,甚至小商品批发市场和拥挤的公交车上。
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女性成为Logo的消费主力。以今年笔者参加的北京某官方新闻发布会为例,在场十几位女记者中有两个背着GUCCI的帆布包,一个拿着LV的棋格包,这种情形在以前还不常见。
一个大牌入门级手袋的价格对北京白领们来说并非高不可攀。在她们省吃俭用、不还贷款的情况下,税后的全部月薪尚可支付。但也许在三四个季度后,这些来之不易的手袋又会像烫手的山芋一样被抛弃。
北京国贸附近一家二手名牌店却因此生意兴隆,店主雪莉说,“现在有的女孩换手袋很勤,就像换股票。我这里有客人一下打包寄售好几个大牌手袋。过季再换新的,其实损失也不大,不少大牌二手包都能卖个好价。”
对于北京的巨大消费能力,全球奢侈品巨头们也不再大惊小怪了。两年前,一家国际钻石巨头曾在两个月内卖出七十余枚收藏级大钻,他们在紧急调货后感叹:百闻不如一见。
这些奢侈品商正在用行动证明对北京消费市场的判断。过去近半年时间内,新光天地和金融街购物中心两大奢侈品购物中心分别在北京东区和西区建立。PRADA、CHANEL、GUCCI等旗舰店都选在新址。在此之前,女士们要买国际大牌还只能想到国贸、燕莎、王府饭店等几家。
一项国际机构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奢侈品消费市场容量逾六十亿美元,占世界奢侈品消费市场百分之十二,而上世纪末这一数字只有百分之一。此外,近几年中国女性的奢侈品购买力增长速度超过男性。
同时,互联网购物也给国际大牌的拥趸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在中国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上,可以轻松地用相当于中国内地专柜七到八折的价格从香港、日本、英国、法国等卖家那里买到想要的任何大牌。
从事时尚买手职业的nicole自去年八月开始在网上做起了奢侈品代购生意。她在六个月里卖了四百多件大牌手袋和首饰。仅今年二月,她就卖掉了两个价格近六万元人民币的HERMES(爱马仕)Birkin手袋。
一个新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女人对高级写字楼里随处可见的LV钱包不再感兴趣,她们开始购买价格更高的限量商品或者VIP商品。一只村上隆彩绘的LV neverfull大号手袋要比普通款贵一倍以上,但卖得更快。对此,Nicole说,“限量包才是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如今的我们,追求的都是一种个性——只有我有。”
消费主义的盛行开始引起思考,在京城媒体圈颇为流行的《soho小报》最新一期讨论了在现代社会个人如何不反被物质消费掉的问题。此外,另一本文化杂志的编辑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精英们需要被轻轻地推动一把,才能相信,一颗仁爱之心,与一个PRADA皮包同样时尚。
即使如此,对男士来说在有些场合分清情况依旧重要,一位女士在向你撩拨长发的时候可能并非为展示风情,而只是让旁观者看一看她带的CHANEL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