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PPG:同时被神化和妖魔化
而“轻公司”的代表PPG的做法则完全相反。在产业链的上游,PPG将生产外包给各家产能过剩的服装工厂(这在中国的服装行业几乎是必然的现象),而物流则外包给宅急送、联邦快递等专业物流公司。对下游,PPG以全面的广告攻势打造品牌并通过网上和目录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省去了巨额的渠道费用。在上海郊外的徐泾蟠中路,几栋白色的小矮楼便是PPG的全部家当。
品牌营销专家司新颖认为,PPG模式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它面向的是一个正确的细分市场。男士衬衫是服装中最适合网上销售和目录销售的商品之一。即使在销售终端,男士衬衫也是不允许试穿的,因此对现场体验几乎没有要求,这使得男士衬衫能够像图书一样实现网上销售。此外,PPG利用其自有的IT系统和位于“世界工厂”的先天优势,制造了一条快速反应的供应链。
“我们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PPG现在不会,将来也一定不会去碰制造业。”面对记者是否将在产业链上扩张的疑问,李亮毫不犹豫地说道。
被误读的PPG
由于PPG的商业模式太过深入人心,硬币的另一面就很少为人所关注:类似PPG的商业模式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用最快的速度适应市场。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的PPG的“零库存”概念。通过先进的IT系统,PPG能够将代工厂商生产线上的产品当成是流动的库存,由此将生产周期为45-60天服装的库存周转期压缩至10天左右。
然而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清仓促销活动中,PPG一些鲜为人知的问题被暴露了出来。有人发现,一些打折的衬衫产品的领围尺码居然是46、47、48、49,而亚洲人穿的衬衫领围一般是40、41,做到44就算很大了。这样的尺码显然与中国国情相悖。
另外一个问题则出现在对颜色的选择上。李亮告诉记者,在美国,红色、黄色和绿色等亮色的裤子大约会占据10%左右的市场。而当PPG推出同类产品后他才发现,做出同种选择的中国消费者还不到千分之一。
事实上对于衬衫、领带等“常青树”型的产品,PPG的IT系统通常能够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但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对新产品我们并没有相应的数据可供参考,因此只能尝试性地先推一批看看市场的反应。推少了,会有缺货的情况,推多了,那这批产品就成了我们的库存。”李亮承认,由于在中国的市场上并没有先入者可供借鉴,这个问题今后还将伴随着PPG.不过PPG方面表示,2007年底清仓的库存出货量只占其当天出货量的3%。据此数字推算,PPG清仓的产品总量只有数千件,似乎并不足以对其造成太大的影响。
进退之策
在许多观察者的眼中,PPG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它遨游其中的“蓝海”正在慢慢消亡。
从2007年下半年起,Vancl、BONO等各种衬衫直销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可怕的是,其领导者陈年、田健等人多为身经百战的互联网老兵而非初出茅庐的创业者。
“我很欢迎竞争者们进入这个行业和我们一起共襄盛举。”在谈及这个问题的时候,李亮并未对竞争对手表现出明显的敌意。
至少在目前,在同行业中还看不到一家能和PPG相提并论的竞争者。即便是当当网这样的老牌B2C公司,其品牌衬衫的销量也未能达到PPG的十分之一。
在李亮看来,如何在二线城市扩张和改变广告轰炸的营销方式才是PPG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PPG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有了,接下来是要提升品牌形象,我们今年的营销手段会和去年大不相同。”在竞争对手们纷纷针对PPG展开差异化营销的同时,李亮似乎也希望带PPG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